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燕嶺濕地活水流

  • 發佈時間:2015-12-28 06:21: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清渠環繞,魚兒暢遊,綠島蜿蜒……行進于東莞生態園燕嶺濕地公園,怡人的感覺不禁讓人驚訝于它的巨變。幾年前,這裡還是東莞六個鎮區的邊緣地帶,是污水聚集區和垃圾填埋區。“當時這裡到處都是污水和垃圾,離幾十米都能聞到臭味。”松山湖(生態園)管委會工作人員鄭資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水質轉變的契機始自東莞生態園的建設。2006年6月,東莞市政府決定統籌集約開發這片30多平方公里、水系縱橫交錯的“邊角料”土地。

  “生態園由於水系基礎較差,需要全方位的水治理策略。我們的思路是通過水系改造、水生態修復和水體景觀規劃,在滿足防洪排澇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水系的合理利用,營造生態之水、景觀之水、文化之水,使水系成為東莞生態園建設的亮點。”東莞生態園管委會總經濟師吳敬軍如是説。

  燕嶺濕地公園佔地62.7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水質凈化人工濕地工程。記者跟隨工作人員走進濕地,探索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的“秘密”。污水首先流經一個面積大約6000平方米的反硝化池——被當地居民稱為“生態眼”的處理基地。反硝化池設計形狀像一個眼球,池內植滿了綠茵茵的風車草。“風車草的根系有一米多長,可以很好地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和鉀。”鄭資聰説。記者跟隨他的腳步,沿著楊柳飄飄的河堤,來到了水系的源頭。“從這裡流出的水是設在附近的南畬朗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它們會通過地下管道被輸送到反硝化池進行生物凈化。”不遠處的反硝化池裏面種滿了風車草,“它長得很快,我們幾個月就要割一次,讓它的根不斷地吸收重金屬。”工作人員説。

  據了解,燕嶺濕地的地下埋著多條管道,長達8萬多米,污水通過反硝化池後,再通過這些密布的管道,輸送到燕嶺濕地各類植物的根部,經過凈化後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再回流至中央景觀水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污水處理廠尾水中有10萬噸經過燕嶺濕地系統深度處理後被再生利用。處理好的水流入中央島群等水系,用以景觀補水、綠地澆灌、道路沖洗和工業用水等。

  據悉,燕嶺濕地目前已建立起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態系統。水質標準已從原來的劣Ⅴ類提高到Ⅳ類、遠期Ⅲ類水。採訪中,我們在燕嶺展廳旁的池塘,看見裏邊有上百條錦鯉在暢遊。

  燕嶺濕地工程在修復生態環境、涵養水體的同時還致力於打造和諧優美的水景觀。景觀以“曲水”為主軸,結合水體、道路和地形在不同位置規劃了不同的自然主題,形成“蕩、灘、堤、島、洲”的獨特景象,人們置身蘆葦蕩、水生叢和灌木林等自然生態環境中,親近自然、認識自然。2013年12月,東莞生態園內包含燕嶺濕地在內主要濕地被住建部批准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這裡雖然離市區20多公里,但水清景美,我們一家人週末經常開車過來遊玩。”市民鐘嘉欣興奮地告訴記者。

  “綠色和諧優美水景觀是水利工程與水生態、水文化的緊密結合,體現了人類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對水的精神文化層次的更高要求,也是我們打造‘綠色珠江’的題中之義。”珠江委相關負責人説。據介紹,近年來,流域各地在建設水生態文明方面亮點頻現。例如,麗江市基於其自然風光特點和古城文化做好水文章,為“美麗麗江”加分;黔南州以灌區節水改造、城鎮污水治理、濕地公園建設為重點,探索岩溶地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城市內涵得以拓展;桂林市則將漓江水資源保護與水景觀建設、水文化發掘相結合,全面提升城市魅力;惠州市在保護東江水資源的同時努力實現“河清、海宴、湖美、惠民州”的目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