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和改革是推動增長利器

  • 發佈時間:2015-12-25 0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步履蹣跚的全球經濟仍未能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長期陰影,復蘇乏力、勢頭分化。距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經7年多,但世界經濟仍未擺脫危機陰影,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復蘇力度正在減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1%,比去年低0.3個百分點,是全球經濟自進入復蘇通道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2016年世界經濟預計增長3.6%,比此前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

  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則連續第5年下滑,雖然中國和印度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金磚國家中的巴西和俄羅斯出現嚴重經濟衰退。世界銀行近期警告説,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或將在較長時間內持續,這有可能標誌著新興經濟體低增長時代的開啟。

  不過,在世界經濟的困難時期,中國經濟依然承擔著拉動全球增長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以上。今年,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左右,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仍達30%左右。

  除主要經濟體復蘇力度放緩外,全球經濟亞健康的“症狀”還包括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尤其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導致全球資本無序流動加劇,大量資本撤出新興市場回流發達國家。這令今年主要新興經濟體的股市和匯市出現劇烈波動。

  此外,大宗商品市場今年持續低迷,也是全球經濟亞健康的重要表徵,這也導致依賴資源産品出口的新興經濟體雪上加霜。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今年原油、金屬、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集體跳水,其中原油價格跌幅已超30%,鐵礦石價格跌幅更是超過40%。由於大宗商品和全球貿易低迷,反映全球海運情況的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臨近年底創下了自1985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球潛在經濟增長率下滑是目前經濟復蘇乏力的重要原因。發達經濟體2008年至2014年平均潛在增長率已降至1.3%,遠低於危機前2001年至2007年2.25%的平均值;新興經濟體同期平均潛在增長率為6.5%,也比金融危機前低了兩個百分點。

  造成全球主要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下滑的原因眾多,包括國際金融危機後續影響、人口老齡化、投資放緩等。但有兩點更深層次的原因尤其值得關注:一是上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接近尾聲,二是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

  從歷史來看,全球經濟每一次大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帶動勞動生産率提高,使得在資源投入不變情況下可以獲得更大産出。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戈登的研究顯示,上一輪科技革命(電腦、網際網路、手機)發端于1960年代,並在1990年代達到頂峰,而近年來這一輪科技革命對勞動生産率的推動作用已經開始逐步消退。

  戈登認為,近年來的科技創新主要集中在娛樂和通信設備方面。不過,智慧手機顯然不如汽車對勞動生産率的提升作用明顯。因此,全球經濟要扭轉潛在産出下滑趨勢,必須有賴於新一輪科技創新。

  和科技創新類似,制度創新也能提升潛在産出。新興經濟體發展經驗表明,中等收入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傳統發展模式下的潛在增長率下滑,而結構不適應、體制機制不適應是造成這種下滑的主要原因。

  世界銀行在12月初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內部結構性改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新興經濟體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來應對週期性和結構性挑戰。因此,對試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興經濟體來説,只有推動結構和制度變革,才能提高潛在産出,實現經濟轉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提高實際和潛在産出應繼續是各經濟體的優先政策議程。而創新和改革是推動增長的利器。

  當前,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均已把推動科技創新當成頭等大事。從美國今年推出的“美國國家創新新戰略”到日本發佈的“科技創新綜合戰略2015”,從歐盟的“地平線2020”科研計劃到德國力推的“工業4.0”,創新已成為各主要經濟體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戰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