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模式”幫助中國貧困地區改變面貌
- 發佈時間:2015-12-24 11:39:3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蘭州12月24日電(記者羅羽 程楠 楊洪濤)十年間,家住甘肅省渭源縣新寨鄉黎家村的村民何其雄,歷經了世界銀行扶貧貸款項目帶來的生産和生活變化。
“十年前主要種馬鈴薯,當時年毛收入不足萬元,從世行項目貸款5000元將黨參種植擴大到5畝後,加上4畝馬鈴薯,現在年收入穩定在5萬元左右。”對世行項目貸款深有感觸的何其雄説。當時信用社都不願貸款給農民,2005年春,他到鄉政府申請了世行項目貸款,幾天就拿到了錢。2006年,僅黨參一項,何其雄就收入1萬多元,加上4畝馬鈴薯的8000多元,其總收入比2005年翻了一番。2007年,他更是一次性還清了5000元貸款。
“像何其雄這樣在世行項目貸款覆蓋範圍內的農戶當時渭源預計有4262戶。”渭源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向東表示,世行貸款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土地與農戶開發、灌溉與梯田、基礎設施等4個分項目。
“世行的項目貸款,解決了大夥的資金難題。”何其雄説,産業發展過程中,省世行項目組技術人員還多次下來做技術指導,村裏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搞中藥材以及其他農産品的種植、加工、銷售,村民的積極性很高。
渭源是世行在甘肅開展第三期扶貧項目的19個縣份之一,也是世行對中國扶貧項目的一個縮影。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國寶介紹,世行自1996年起在中國實施扶貧貸款項目,截至目前,雙方已經合作到了第六期,幾乎覆蓋了中國西部的每一個省份。
“從一開始,世行貸款就對接了各省對扶貧資金的需求,並具有一定的利率優勢。”吳國寶介紹,儘管如此,為了確保項目的可行性以及實施後的效果,世行有一套嚴謹、規範的操作流程,僅從確定項目到簽訂貸款協議,整個立項考察過程就需耗時2到3年,貸款到手不易。
“對比來看,世行的貸款項目注重環評和可行性,關注項目後期的維護,同時重視農戶需求,強調社區主導、農戶參與和管理項目,以發揮基層的主動性。”吳國寶説,世行貸款程式嚴密,有嚴格的操作手冊和採購管理手冊。以採購管理為例,嚴格規定了採購限額和採購方式,審查也較為嚴格。
而為了確保程式合理、資金有保障以及過程的可控,世行的財務管理實行報賬制。甘肅省外資扶貧項目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執行方先墊付資金,然後再給世行報賬。合理的費用世行給予報銷,不合理的則不予支付。同時每年至少開展兩次項目檢查,中間還會穿插幾次檢查,能夠確保資金的有效發揮。
“國內扶貧項目的報賬制度就是借鑒自世行在中國的扶貧項目。”張向東説,世行貸款給當地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幫助,還讓地方政府和國際接軌,獲得了先進的項目管理理念,學會了科學的論證和管理方法。
今年9月28日,世行六期貸款産業扶貧項目正式啟動實施,項目涉及四川、貴州及甘肅,項目貸款總額1.5億美元。
“中國還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脫貧目標,任務重、壓力大。”吳國寶説,中國不僅需要持續推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的大扶貧戰略,還需要作為主力的政府部門更多學習企業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可資借鑒的扶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