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消費變化對供給方形成六大挑戰

  • 發佈時間:2015-12-24 07:3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張棟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社會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居民旅遊消費潛力將極大釋放。在此期間,旅遊消費將出現五大變化:一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旅遊,包括整體脫貧的7000萬貧困人口在內,全體國民共用旅遊夢;二是國內旅遊全域化,老百姓實現説走就走的旅遊和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的旅遊;三是出境旅遊全球化,人數持續快速增長、足跡遍佈全球、境外花費更大;四是旅遊規模增量巨大,每年新增遊客3億多人次;五是生態度假遊受追捧,生態環境成為重要的旅遊吸引因素。

  旅遊是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得到提高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幸福感增強的體現,國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對未來生活的穩定預期,將促使人們更多地出遊。中國旅遊的最突出特徵是人多,階段性特徵是集中出遊。消費變化對市場供求關係提出諸多挑戰。

  挑戰之一:國民旅遊在集中出遊壓力下凸顯的休閒時間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每年3億人次的旅遊增量,相當一部分將集中于暑期和黃金周時段,還有一部分集中于雙休日時段,這勢必加劇本已不堪的節假日交通擁堵。一些具有壟斷性、獨特性的景區景點和旅遊目的地人滿為患,無法容納不斷涌入的人群,熱點越來越熱,對管理和服務構成挑戰。

  挑戰之二:國內旅遊步入全民、全域時代後帶來的生態環境和文明旅遊壓力。自駕車、自由行使遊客無所不在,個體化不文明行為由於其分散性而更加難以監管。人們對生態旅遊産品的追逐可能對脆弱的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珍稀動、植物賴以生存的野生環境可能在無意間被改變。稀有性、獨特性旅遊産品面臨文明和秩序的考驗,生態和度假等旅遊産品面臨結構性供給不足。

  挑戰之三:傳統旅遊市場治理模式難以應對旅遊企業新的競爭形勢和消費主體差異化的旅遊行為。在信用體系不完善和市場治理有待成熟的條件下,面對全天候、全地域的旅遊市場行為,政府的單一、單向監管已不適應,各級政府面臨創新監管理念、監管手段,創造新的公平競爭、公平消費環境的壓力。

  挑戰之四:出境旅遊的全球化和分散化帶來的公共安全壓力。隨著出境旅遊人數的增多和多次出境者比例的提升,出境自由行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我國公民出遊的國家越來越多,目的地的名單越列越長,與此同時,旅遊者面臨的境外公共安全風險也在增加。

  挑戰之五:國內旅遊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入境旅遊帶來的擠出性壓力。發展入境旅遊始終是我國旅遊産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保持我國旅遊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項。國內旅遊和入境旅遊在樞紐機場、熱點線路、熱門景區點和目的地上存在相當程度的重疊,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入境旅遊造成影響,我國入境旅遊發展戰略面臨調整。

  挑戰之六:在國際競爭面前凸顯的國內旅遊商品和裝備競爭力弱勢。我國居民出境旅遊的消費能力引起世界各國矚目,有些國家用“暴買”來形容中國遊客的購物能力,國內學界和商界也呼籲出境購物消費回流。此外,我國高端旅遊裝備的研發和製造能力還跟不上産業發展需求。面對蜂擁而起的旅遊消費升級,國內旅遊商品和裝備行業明顯準備不足。

  面對上述挑戰,要求旅遊各供給方,不但包括旅遊部門、旅遊企業,也包括各相關部門及各地方政府,各相關企業、仲介組織等,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