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形勢不容樂觀 預計GDP增速3.0%

  • 發佈時間:2015-12-23 15: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3日訊(記者陳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共同發佈《世界經濟黃皮書:2016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黃皮書指出,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形勢不容樂觀,預計GDP增速為3.0%。

  黃皮書指出,2015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反映出全球復蘇之路崎嶇艱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降,全球物價水準增速下行,部分經濟體面臨通縮壓力。整體就業狀況有所改善,但各經濟體間存在差異。國際貿易負增長,國際直接投資有所恢復,跨國並購活躍,區域合作取得進展。金融市場波動劇烈,關聯性明顯。全球總債務水準處於歷史高位,其不可持續性提升了風險層級。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2016年,受到一系列不確定和趨勢性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的運作有以下幾大趨勢:

  一、債務積累過快對增長和金融穩定造成威脅。一些經濟體目前已經出現低利率、低增長和高負債這一“有毒組合”不斷積累的趨勢。這種趨勢不僅損害貨幣擴張對實體經濟的促進效果,而且將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威脅。防止債務進一步積累的趨勢已經迫在眉睫。

  二、競爭性的匯率政策成為隱憂。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均面臨潛在增長率下降和總需求不足並存的現象。為了促進出口和總需求,貨幣貶值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備選工具。一國的競爭性貨幣貶值很有可能引發以鄰為壑的貨幣競爭,從而帶來全球外匯市場甚至整個金融體系的動蕩。

  三、區域貿易談判取得進展但其全球影響仍存爭議。TPP的達成是區域貿易談判的一個重大進展,但是,對TPP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存在一些爭議。TPP在進行貿易創造的同時,也將轉移貿易,尤其是將中國這樣貿易大國排除在外,很可能産生較大的貿易轉移,從而在總體上降低TPP成員的福利。

  四、一些風險因素或推動新興市場經濟進一步放緩。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出現了結構性放緩與週期性放緩疊加的局面。當前導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進一步結構性放緩的風險因素包括制度、基礎設施、人口結構與産業結構等四個方面;週期性放緩的因素主要是宏觀經濟因素:主要包括過度抑制通脹引發經濟衰退的風險,過度實行金融開放和金融自由化引發金融不穩定造成經濟低迷的風險等。

  此外,發達經濟體需求管理政策效果顯現,但可持續性堪憂;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已見谷底;內外經濟政策高度政治化,許多經濟體內外經濟政策和結構改革受到既得利益集團不斷掣肘;地緣政治變化和自然災變亦會對世界經濟運作與業績帶來負面干擾。這些因素都讓2016年的世界經濟蒙上一層陰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