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房價被指全球增速第一

  • 發佈時間:2015-12-23 01:32:57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綜合消息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深圳在2014年12月份成為全國首個房價上漲的城市,此後其房價一直領漲全國。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深圳新建住宅價格同比(比上年同期)上漲32.66%,遠超過上海、北京10%左右的增速。

  當記者向深圳一位房地産研究的資深人士提及此事時,被迅速糾正——“你錯了!深圳不是全國房價漲幅最高的城市,是全球漲幅最高的城市!”

  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絕大部分深圳本地的業內人士都認為,深圳房價有剛需無泡沫,相當部分外地研究者認為,深圳房價虛高會崩盤。

  從數據來看,深圳2012年至2014年一二手房的月均成交量也不過是30萬平方米,而今年在“3·30”後,一手二手樓成交了400萬平方米,月均60萬平方米,實現量價翻番。如果市場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成交也是真金白銀的成交,那麼,深圳這個全球第一的增速,憑什麼?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推高?

  憑造富能力

  之前,人民日報有評論分析,是開發商集體抬價、投資客捂盤惜售、剛需客恐慌置業等因素製造了短期內牛冠全球的深圳樓市。

  不過,很多人在分析原因時,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深圳的産業結構。比如説南山是這一輪上升最猛的區域,那裏被喻為“創客之都”,引入相當多的高端項目和人才;再如前海,被看做是下一個曼哈頓,號稱將引領中國金融産業的各種創新。而整個前海只出來了一個住宅項目,2014年底還是4.2萬/平方米,現在已經要7萬/平方米至8萬/平方米。

  如果説這些都是概念炒作,那麼深圳今年1-9月GDP增長8.7%(1.23萬億元),每人平均GDP超越台灣的“成績單”,則可看做是經濟支撐房價的一個證明。

  香港市民、深圳中原地産二級市場董事總經理玉家雄並不諱言,深圳的産業結構比香港健康得多,如今“造富能力”也比香港強——通過金融手段獲得財富的速度,比做實業要來得快,“創業板、新三板,每日不知製造多少富豪,他們的錢無處可去,只好繼續買房”。“我剛到深圳工作時,深港房價是1:8,如今是1:3,未來趕超,也不是沒可能。”

  玉家雄説,從過往的經驗看,當市場上超過40%的都是投資客,是樓市危險的一個信號,但是深圳剛需客的需求還沒完全滿足。他認為,深圳的樓市雖高卻不虛,目前投資客的比例不超過15%,大部分是自住,或者升級換房,市場有這個承接力就説明不是泡沫。

  憑資本效應

  除了産業結構,還有資本效應。“越高,升值越快,資本就越會聚集”。以“半求”為筆名、在業內積累了相當名氣的房地産界資深評論員説,深圳已完成了資本型城市的轉型,房産已形成了“吸金”的財富效應,因為當你發現你在其他地方的物業不升,可是在深圳升得快,很多人就開始集舉家之力,在深圳置業。

  “半求”舉了相當多的例子,賣了內地城市幾套房子、商鋪來深圳置業,只買得起一套房。然而,三四線城市幾年不動的房價,來深圳,半年就升了30%~50%。“廣州房子為何升得慢,因為還是市民型城市,而深圳已經是資本型城市。”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深圳世聯行地産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近五分之一的新盤銷售都是該公司策劃代理。該公司深圳客戶與策略資源部的策劃總監許曉玲説,深圳是最好的人口流入型和資本流入型城市,樓市已經形成了資本效應。據介紹,相當多的潮汕商人在深圳置業,深圳樓王——一年前8萬元/平方米的某樓盤,現在是15萬元/平方米,起步價5千萬元,開盤一個月賣了50多套,很多都是潮汕籍的企業主、上市公司高管,還有業主重復購買。就這個樓盤,都把深圳的樓價拉高不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