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類為何要探索地殼和地幔

  • 發佈時間:2015-12-22 02:10: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視點

  據報道,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正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試圖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的嘗試。

  為什麼要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個問題就像1970年尚比亞的瑪麗·尤肯達(Mary Jucunda)修女寫信質疑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副總監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一樣,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孩子吃不飽飯,為何NASA要花費數十億美元去探索火星。

  回答這個問題既有抽象或哲學層面的,也有具體和實用的。首先探索地球內部與探索太陽系一樣是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身的好奇心所驅使;其次才是研究的實用性,後者可能會讓人類生活得更為舒適。

  地殼、地幔和地核的平均厚度分別約17千米、2865千米和3400千米,顯然,人類對自己腳下地球的認識現在只限于地表和有限的地表下地殼的10多千米深處。如果能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首先會對人類預測和預報地震具有很大的幫助。儘管以美國為首的主流科學家認為,目前地震是不可預報的,但是,如果能通過鑽探獲取從地殼到地幔不同層次的岩石構造和物質成分,或許能為人類理解地震併為未來預報地震提供科學參數。

  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日益增多和人類消費的提高,地球表面和淺表地殼中的種種資源在不斷消耗,總有一天可能會枯竭和窮盡,因此,向地心深處探索也可能獲取更多的資源。科學家們鑽探地殼和地幔還可能獲得更多的岩石樣本,從而探索地球是如何演化和發展到今天,並且也能獲知地下有無生命,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也將能讓人類預測自己的未來。

  從根本上説,人類未來的命運取決於我們對自然界的理解。只有當人類不停探索,獲取更多有關自然界的訊息,才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擁有美好的未來。

  □張田勘(學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