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榮:農業物聯網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 發佈時間:2015-12-22 01:30:4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聚焦農業863·項目首席談創新
編者按 2015年,是“十二五”科技計劃的收官年,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十三五”科技大棋盤的研判年。
作為國家主體科技計劃之一,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大需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自主創新為核心,全面加強現代農業前沿和核心技術的研究;獲得了一批先進技術和新産品,在農業高技術重點和前沿交叉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顯著提升了我國農業高技術的創新能力和水準,為掌握未來國際競爭主動權、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引領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為發揮科技專家智囊庫的作用,35位項目首席專家圍繞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本報從今日起推出《聚焦農業863·項目首席談創新》專欄,分享這些調研報告、決策諮詢及政策建議,為讀者奉上智慧的食糧和精神的宴席。
申請專利190項,授權專利75項;獲得軟體著作權104項,錄取/發表論文286篇,出版專著2本;培養研究生325名、實用型人才400余人;提交國家、地方及行業等標準25項……
這是863計劃“農業物聯網與食品品質安全控制體系研究”項目所取得的部分成績,該項目已為國家農業物聯網和食品品質安全控制體系建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技術和智慧財産權體系。
“構建全國互聯互通的食品資訊溯源物聯網大平臺,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途徑。”該項目首席專家復旦大學教授鄭立榮認為。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分佈式數據網路以及軟體定義等先進技術,構建了一個服務開放、標準統一、資訊內容自主可控的食品安全物聯網體系架構和應用服務支撐平臺;研發了開放的標準API介面、模組化應用集,並通過內嵌電子履歷以及全維度部署倣真等,保證了公共服務平臺的開放性、業務數據的安全可信性、網路部署的可擴展性等,降低了網路的部署成本;研發了面向多種主流異構編碼的解析服務和資訊溯源服務系統,實現了異構網路的數據互聯互通,為構建全國統一的食品安全溯源物聯網大平臺奠定了技術基礎。
目前,項目成果在黃河三角洲、陜西楊淩、內蒙古、江蘇、浙江等多個地區進行了跨平臺、跨地域的整合示範和應用,産生了明顯的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特別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現代農業生産與食品安全、品牌建設甚至與光伏技術的金融投資等相融合,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從食品到健康的全鏈條價值,為新農村綜合産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值得推廣的商業模式。據悉,這些案例在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物聯網與食品安全》專著中有詳細介紹。
作為首席專家,鄭立榮對項目如何進行科學管理還有更多的思考。
“項目牽頭單位對課題承擔單位的管理職能有待加強。”鄭立榮説,目前,項目牽頭單位對各課題參與單位在專項資金撥款、財務賬目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沒有專門的項目管理經費,因此,建議增加項目管理專門課題,由項目牽頭單位負責,各課題負責單位參與,以保證項目的有效管理。
“要加強與産業以及國際交流並允許對項目目標進行微調。”鄭立榮説,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産業本身以及國際技術都在發展,因此可以結合相關企業和專家的意見,在不降低項目總體目標和任務要求的前提下,可允許根據産業發展需求以及國內外技術發展現狀向計劃領域辦提出申請,對原計劃中某些系統功能和指標作出一些適當的調整,以便更好地和市場對接,完善産業鏈解決方案,深入關注技術成果及時有效地轉化與推廣效果,為日後項目科研成果的大規模市場化應用和推廣奠定更好的基礎。
“要加強計劃領域頂層專家的指導。”鄭立榮説,農業物聯網涉及交叉多學科、多領域知識,需要加強多學科、跨專業人員間的交流合作,從而使項目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和延續性。因此,建議計劃領域頂層專家每年聽取項目彙報,加強專家與項目組之間的溝通與聯絡,及時做好項目技術推廣和産業化的銜接以及規劃,同時共同促進與其他項目之間的合作。
物聯網 詳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