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青:生態環境已無法支撐粗放式發展需求
- 發佈時間:2015-12-20 16:42:10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雲,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這就是‘十三五’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責任。”在第十七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開幕式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演講中談及“十三五規劃”中“綠色發展”理念如是表示。
????論壇上,吳曉青分析了我國大範圍灰霾天氣的特點,以11月以來我國多地連續出現霧霾天氣舉例分析,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持續時間長。東北地區從11月1號開始,到11月14號才基本結束,持續了兩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第一次是從11月26號開始到12月2月才結束。但是,從12月6號到10號又再次出現重污染。北京首次啟動了紅色預警,不幸的是,近日,北京又再次拉響了紅色預警。這次影響的突出特點範圍究竟有多大?目前正在做評估。
????第二、影響範圍廣。東北地區36個城市中,空氣品質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達到28個城市,也就是36個城市有28個超過了重度霧霾,灰霾的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及周邊地方70個城市中,空氣品質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達到39個,超過了53萬平方公里。
????第三、污染程度重。許多城市的PM2.5的日均濃度值連續超過250%,部分城市超過500,個別的PM2.5小時濃度值甚至達到1000。頻繁重污染的天氣污染給人民的生産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也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首次以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為統領,提出綠色發展的目標要求。
????吳曉青表示,就個人理解,綠色發展主要是為了平衡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資源環境約束強化之間的矛盾,是為了解決我國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而以上霧霾狀況則反映出我國要在“十三五”實現環境問題改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因為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依然的嚴峻,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的速度、幅度與公眾預期之間仍存在相當的差距。
????“生態環境支撐了30多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我認為,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再也無法支撐粗放式的發展需求。”吳曉青認為,已經沒有多少環境容量可供我們使用。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加快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
????談到中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推進綠色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所具備的有利因素和良好基礎。他指出:“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可以從增強綠色發展定力、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工業綠色化升級、推動綠色消費革命四個方面著力推進綠色發展。
????一是增強綠色發展的定力。轉變發展觀和發展理念是當務之急,越是經濟增速下行,越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環保的底線,充分發揮好環境對經濟的優化作用,促進綠色轉型,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供應。
????二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實行推動多污染物的聯合防治,聯防聯控和流域的共治。
????三是加快工業的綠色化升級。努力改變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局面,全面推動綠色生産,推動傳統製造業和工業園區的迴圈化改造和綠色化升級,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産業,加快培育節能環保市場,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節能環保主幹企業。
????四是推動綠色消費的革命。積極倡導環境友好型的消費,實現能耗和環保績效的領跑者制度,推動引導公眾向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産方式轉變。綠色發展是一場涉及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的變革,將超越和摒棄現有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改變經濟腿長,環境腿短的狀況,塑造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和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改變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
????堅持綠色發展是我國13億人口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生態是最公平的福利,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雲,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這就是‘十三五’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責任。”吳曉青最後總結道。
????據悉,本屆論壇以“中國發展2020——改革新征程”為主題,深入研討國家“十三五”規劃。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志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徐憲平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聯合國基金會董事袁明教授等先後進行了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