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中國空調産業年會發佈高能效空調榜單 空調市場開啟震蕩盤整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2-20 15: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崔國強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0日訊 (記者 崔國強) 12月18日,中國電子報社聯合蘇寧雲商和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辦了2015年中國空調産業年會,海爾、海信、美的等空調企業代表與來自行業協會、市場調查機構的領導、專家對2015年我國空調産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盤點,並對後市作出了展望。

  空調市場進入震蕩盤

  與2014年産銷同比雙增長相比,2015年空調行業動力不再,進入震蕩盤整期,根據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介紹,2015年1月~10月空調行業零售量達到3789萬台,同比下降2.3%;零售額為1244億元,同比下降6.0%。預計2015年空調行業整體零售量和零售額將分別達到4143萬台、137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7%和5.0%。

  從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的5個季度中,有4個季度空調市場無論是零售量還是零售額都出現下降。對於市場快速下滑的原因,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認為有以下四點影響因素: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二是産能過剩,庫存壓力加大,三是天氣原因,四是宏觀經濟形勢。

  左延鵲認為,近幾年國內空調市場保持每年4000萬台左右的銷量,全國空調保有量已經達到近5億台,在一、二級市場空調每百戶保有量達到130台,加之刺激政策退出,導致空調消費的動力不足,9月份開始以去庫存為目的的價格戰並沒有達到廠家的預期,還令本不景氣的市場雪上加霜,空調市場正從原來的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品牌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左延鵲同時表示,慘澹的數據背後蘊藏著亮點。“1到10月空調市場線上零售量同比增長59.2%,零售額同比增長41%,遠遠高於線下,電商的地位進一步確立,今年前10個月線上空調零售量佔比已經從去年的7.6%攀升至12.3%。結構升級速度加快,藝術化、智慧化産品迅猛發展,線上保持高增長都在為後期市場的恢復乃至爆發積蓄著力量。”左延鵲説。

  陳鋼認為,面對這樣的市場狀況,未來如何快速清理庫存、調整産品結構成為企業應當關注的首要問題,也是實現破局的核心。2016年的空調庫存仍將在高位徘徊,各類促銷將頻繁發生。

  賣點日益增多,年輕化和改善型需求成動力

  根據中怡康發佈的《2015中國空調市場趨勢報告》,目前中國空調市場的每百戶擁有量尚不高,根據其預測,中國空調的城鎮每百戶擁有量的閾值將達到170到180台,農村將達到60到70台,中國空調市場仍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

  空調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和改善型需求給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購買空調的消費群體中80、90後所佔比例已經超過50%;首次購買和改善型購買各佔半壁江山,未來改善型需求的比例還將逐步增大。

  對於年輕消費群體和二次購買者來説,對能效等級、産品感受以及輔助功能等方面的要求都會提高,這相應地讓空調産品結構往高端化方向傾斜。中怡康數據顯示,1月~10月,變頻空調的零售量份額已經佔到61.3%,同比增加了近5個百分點;藝術化櫃機在櫃機市場的零售量份額達到39.9%,同比增加14.3個百分點;WiFi空調在空調市場的零售量份額從去年同期的0.1%猛增至3.4%。

  在智慧化方面,今年幾乎所有空調品牌都推出了以“智慧”為主打的新品,空調企業對智慧化的關注點開始更多地落在産品上,將突破方向選為控制方式、使用功能及場景設置的智慧化。

  左延鵲認為,空調的賣點正在日益增多,除PM2.5、體感無風、兒童空調、自清潔、畫時代出現在了今年不同品牌空調産品的宣傳詞中,這些宣傳點也為空調産品的均價提升提供了一定空間。

  超高能效受冷落 國內品牌壟斷節能榜

  本次年會上,瑞士TOP 10節能中心與中國電子報社聯合發佈了《2015 中國高能效空調TOP10榜單》。依據空調産品能效評測方法的不同,該榜單分為定頻和變頻兩個子榜單,國産品牌型號佔據了絕對優勢,海爾和海信的入選型號最多。在定頻空調榜單中,外資品牌僅一個型號入選,而在變頻空調榜單中,只有日本兩個品牌共計7個型號入選。

  瑞士TOP 10節能中心技術部主任胡波認為,在傳統定頻空調中,國內品牌優勢非常明顯;在變頻空調中,雖然日係空調仍然在1匹和1.5匹空調的性能評比中處於前列,但國産空調已經迎頭趕上,並開始佔據市場優勢。

  胡波認為,定頻空調市場能效領跑産品的平均能效水準自2010年以來不斷下降,這與大部分廠商將研發和推廣重點轉移到了變頻空調上,因此對推出高能效定頻産品動力不足有關。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變頻空調市場,與2010年前後不斷有廠商發佈超高能效産品相比,最近幾年各廠商不再熱衷單獨突出超高能效概念,這説明廠商更加注重産品設計和加強實用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