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控股權之爭的公司治理邏輯

  • 發佈時間:2015-12-19 08:22: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能夠引來外部投資者覬覦的,可能是公司的品牌價值、資産價值或者公司擁有的其他稀缺資源

  控股權之爭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熱點。控股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組成部分,A股上市公司爆出內部爭鬥或者外部股東介入的爭奪,更是層出不求。只是,此等事件作為公司大事件,期間暗含的事件驅動投資機會,卻不被投資者所重視。常見的新聞媒體報道,也是多關注爭奪本身而非公司股價。

  想必很多投資者並不熟悉公司治理理論。一般而言,該理論的三大基石為交易成本理論、委託代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投資者看來,委託代理關係應是最重要的公司關係,如果上市公司董監高成員可以恪盡職守服務整個公司利益,而不存在太多因股權與控制權分離産生的代理成本,那麼股東從上市公司可以獲得理想的股票分紅和市值整體增長帶來的資本增值。

  然而,可以想像實際中有太多的事與願違,造成許多公司治理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和錯位,甚至還有大股東利益輸送的暗箱,大肆掠奪中小股東的合法利益。

  首先,從最糟糕的角度考慮,知名投資人王亞偉和許多投資者關注有重組預期公司的投資機會,主要原因就是公司自身運營進入困境。公司運營進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內部和外部兩種。外部原因最常見的是,公司所屬行業告別景氣時期,甚至進入衰退時期,因此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大幅下降並且沒有回轉可能。比如一些老的上市公司,生産自行車等曾經必備的生活用品,但在當下已經很難有銷路。

  上述公司的困境極難改觀,但也有部分公司主營産品尚有收入,但是利潤太低,因此公司實際控制人有心轉讓控制權從而退隱。今年以來,此類公司屢現市場,有些生産小家電、包裝箱等産品的公司,實控人以十億多元的代價將控制權慷慨讓人,隨後新主帶來有經營能力的非上市資産,復牌後股價連續一字型漲停。

  內部原因則主要是公司經營不善、日常運營不濟,以及實控人自己掏空上市公司。一家東北農業公司常年出現各種存貨和收入問題,但王亞偉也曾經重倉進入前十大股東,不過等待幾個月後無果退出。

  其次,很多公司治理存在制度上的不足,而非財務舞弊或者造假。最常見的情況是,上市公司存在少數股權控制整個公司的現象,使得外部股東躍躍欲試、入室操戈。

  所謂控制權,並不是要持有多數股份才能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很多時候,董事會主要成員持股數量不多,但能夠通過各种先天條件或者其他資源控制董事會選舉,影響公司決策,也是控制權的一種方式。但是,控制權與股權的長期分離,容易造成兩種結果。

  一種是擁有控制權的人,通過各種方式為自己謀取福利。一些知名的A股上市公司,品牌卓越但業績一直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高管以及中層管理人員,通過自身控制或者影響與上市公司發生大量關聯交易,而交易價格偏離市場要求。如此存在實際交易尚屬好事,如果是違規擔保、資金預付等形式掠奪公司利益,就涉嫌違法違規了。

  一種是公司經營良好,董監高基於兩權分離對股價並無足夠訴求,因此引來外部投資者搶權。憑什麼讓幾個人這麼少的股權控制這麼大的公司,這可能是有資金實力的外部投資者的戰書宣言。

  能夠引來外部投資者覬覦的,可能是公司的品牌價值、資産價值或者公司擁有的其他稀缺資源。即便現有公司董事會能夠擊敗外部投資者入主,那也將付出較大的成本。可以採用的方式,不外乎修改公司章程、尋找白衣騎士、毒丸計劃等等。

  2015年三季度A股市場暴跌,為擁有資金的外部投資者提供很低的介入成本。到今年年末,已有不少公司遭到舉牌,媒體關注最多的是險資,也有其他資本舉牌沒有被充分聚焦。這些公司股價都出現了連續暴漲,分析他們自身公司治理結構以及股權爭奪大戰,將發現非常多的事件型投資機會。 (楊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