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力相對過剩促進結構調整

  • 發佈時間:2015-12-18 05:02: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對落後産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堅決淘汰關停。

  在此之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發文要求做好電力項目核準許可權下放後規劃建設,稱將強化電力規劃指導,做好項目優選,控制燃煤電站總量。

  這些政策背後的一個深層背景是,我國電力已步入相對過剩期。雖然過剩程度尚待觀察,但當此之時,正是推進電力行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應抓住這個機遇,淘汰落後産能,促進産業升級。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0.7%,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3279小時,同比減少268小時。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近年來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已經逐年走低,2014年全國6000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286小時,同比減少235小時。雖説近幾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上升,拉低了發電設備利用率,但如此低的利用率仍令業界有過剩之憂。

  電力行業已經幾經短缺和過剩輪迴的怪圈。早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就有電力過剩之説,但隨後因規劃不夠,新世紀後又面臨短缺之憂。這種情況的出現,有經濟週期與電源建設週期不同步,規劃前瞻性不夠等原因。這次會是又一個輪迴嗎?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

  數據顯示,曾經的用電大戶工業用電增速同比下降,第三産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逐步上升,但因後兩項在整體用電中佔比不大,對全社會用電量影響有限。我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淘汰落後産能和産業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指望房地産和重工業復蘇帶動用電需求大幅上升已不現實。

  而且,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結構中佔比大幅上升。在國家政策鼓勵支援之下,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有望在2020年逐步實現風、光、火同價。在環保低碳已成全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一些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便成眾矢之的。

  當然,我國經濟今後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長,因經濟下行政府不斷加大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投資,電力需求在一定時期內仍將保持適度增長,且政府近年來加大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建設支援力度,如這一領域迅速發展,可極大提振電力需求。但前述種種跡象已經顯示,電力相對過剩需要儘快採取措施應對。

  首先,這兩年新增火電仍維持較高規模,屢有火電項目投産或獲批消息見諸報端。主要原因是,去年年初常規火電項目審批權下放至地方,導致各地搶跑、規劃無序,這也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要求做好電力項目核準許可權下放後規劃建設的原因。為此,需進一步合理佈局電源點,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和大型、高效火電機組比重,遏制盲目投資。

  其次,在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已經開始進行雙邊交易試點。在電力過剩的情況下,電價可能走低,發電側的競爭會日趨激烈,發電企業需從以往跑馬圈地的粗放增長模式轉机變,提高技術水準,更多注重品質和效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