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推進智慧製造要補齊短板

  • 發佈時間:2015-12-16 06: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黃 鑫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智慧製造被列為《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我國在向智慧製造的發展過程中,目前急需做的工作是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範。同時也要解決協同創新的短板,利用市場化力量,培育一批能做創新設計和驗證的平臺,打造一批服務性高科技企業,為廣大企業的研發服務

  海爾的互聯工廠、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的智慧工廠……這些已為業界耳熟能詳的智慧製造企業典型,無不昭示著智慧製造的時代越來越近。

  智慧製造被列為《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中國在推進智慧製造的過程中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工業3.0還未普及,因此要注重在發展智慧製造中,分階段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在日前舉行的“海峽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

  做好分類診斷

  中國在向智慧製造發展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有著怎樣不同的矛盾和問題?對此,中航工業資訊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認為,我國目前急需做的工作是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範。但前提條件是要做好工業診斷分類,分清製造業中哪些要做2.0補課,哪些要做3.0普及,哪些要做4.0示範。

  按照德國工業4.0的劃分,工業1.0到4.0的主要特徵分別是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智慧化。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比喻説,“如果不解決基礎不強的問題卻硬要把資訊化強加上去,那就等於如虎添翼的‘翼’沒有添在老虎身上”。

  盧秉恒強調,中國製造目前在工業2.0和3.0上有很多需要補課的內容,比如汽車飛機的發動機和晶片、機器人的産業化和關鍵技術等。

  變革生産方式

  事實上,中國已經積極在為工業2.0和3.0補課。“在中國的16項重大科技專項中,有一項是高檔數控機床,這就是對工業3.0的補充,目前已初見成效。”盧秉恒介紹説,比如,五軸聯動的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從做不了到産生重大突破,並開始走向産業化;其支撐500噸重的數控臥式加工中心,可以為飛機的結構件進行整體生産;大型的衝壓生産線滿足了國內需求,並佔據國際市場30%到40%的份額,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也在採用;一些精密的臥式加工中心可以和國外的産品同臺競技……

  “智慧製造不僅是單一的新技術或者裝備,而是製造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是生産方式的變革。”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特別顧問李東説,這個變革以智慧工廠為載體,以數據流為基礎,以網際網路為支撐。

  寧振波認為,智慧製造是在網路化和數字化的基礎上,融入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形成人、機、物相互交互深度融合的系統。“這不是簡單的事情。”寧振波舉例説,比如在複雜的製造業裏,在鍛造、鑄造、電鍍、焊接、裝備等一系列生産過程中,每一個材料的形態隨時發生變化,這個狀態變化如果有一點掌握不住,産品的品質就不行。

  “智慧製造要從産品設計源頭開始,包括智慧化生産、智慧化服務、智慧化管理等整個智慧製造體系。”寧振波説。

  發揮市場優勢

  推動智慧製造,各國有各國的優勢。“比如,德國的優勢是品質過硬、研發基礎雄厚、工藝嚴謹,美國的優勢是創新、高科技優勢、匯集全球資源與精英。”盧秉恒認為,中國的優勢則是龐大的內需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完整的工業基礎。

  寧振波也指出,中國的智慧製造轉型有四大痛點,分別是工業文明的缺失、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單薄、掙快錢的投機思想、技能專家培養之痛。

  “中國要解決協同創新的短板。”盧秉恒強調,要利用市場化的力量,培育一批能做創新設計和驗證的平臺,打造一批服務性高科技企業,來為廣大中小企業甚至是大企業的研發服務。

  “中國的企業現在往往是生産能力過剩,研發能力嚴重不足,要利用我們數量龐大的年輕大學生創新力量去補足企業創新的短板,讓他們增強産品開發的能力,調整産品結構。”盧秉恒説。(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