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靠山吃山的新“吃”法——遼寧清原産業轉型成就“山美民富”創新路

  • 發佈時間:2015-12-15 09:30: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瀋陽12月15日電(徐揚 鄒明仲)歲末寒冬,大雪封山。遼寧清原縣筐子溝村村民孫傳雲一家,卻忙得不亦樂乎:週末要來一批玩雪看冰的遊客,就吃住在自家。

  一年前,孫傳雲全家還圍著轉的鐵礦今年都關門停産。正愁咋吃飯時,鄉里開發筐子溝風景區的決定,讓56歲的孫傳雲帶著丈夫、兒子兒媳婦,幹起了村頭第一家農家樂。

  沒想到,一個國慶黃金周,就賺了過去一年的錢。

  以前靠山裏的礦,現在靠山裏的景。幾個月來,筐子溝幾百口子村民嘗到了甜頭,人人都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趟著沒過腳脖子的雪,由鄉黨委書記、村主任領路,記者來到了孫傳雲家。寬敞的農家大院裏白雪皚皚,倉房堆滿了金燦燦的玉米;3間紅磚大瓦房窗明几淨,門上還貼有wifi密碼的提示單,藍天之下炊煙嫋嫋。

  大家圍坐在火炕上,暖和和地拉起了家常。

  “現在還像黃金周那麼忙啊?”

  “一到週末,瀋陽、撫順的遊客就來了,還有畫家到俺們這兒寫生呢!忙的時候老少齊上陣,孩子的姑、姨都過來幫工還腳打後腦勺呢。”

  “今年開農家樂賺了多少啊?”

  “3萬多元吧。”

  “那是保守數字。”鄉黨委書記王玉海衝著孫傳雲擺手説,“你別怕,多了也不上稅!”

  大夥兒哄堂大笑。村主任孫桂菊快人快語:“她家院子大,光停車費就不知道收了多少呢。”

  孫傳雲和丈夫朱金余咧著嘴笑,忙活著給大家端茶倒水。

  “跟以前比,有啥變化?”

  “以前靠山吃山,現在也靠山吃山,但吃法可不一樣了。”孫傳雲説,以前吃山是挖山開礦,丈夫和兒子都在礦上幹。

  鄉里幾處鐵礦,前些年效益好時,每噸鐵礦石能賣1400元以上。那時,朱金余在礦裏開鏟車,月收入3000元。然而,現在鐵礦石跌到每噸不到500元,一個個礦口被迫關停。

  “現在靠山吃山,得養護著愛惜著。”孫傳雲説,沒有這好生態、好風光,自家的小雞燉蘑菇再好吃,有幾個人能跑百公里來吃一頓?

  春看山花爛漫,夏看綠水青山,秋看楓林盡染,冬看林海雪原——大山深處的筐子溝,四季景色分明各異,85平方公里的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1.7%,是個天然大氧吧。此時正一派林海雪原的景象。

  今年清原縣和枸乃甸縣鄉兩級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修建木棧道、跨河橋,豎起了筐子溝原生態風景區的招牌。

  9月底,景區正式迎客。僅一個國慶黃金周,溝裏就來了6萬多名遊客,天天爆棚,門票收入100多萬元,家家戶戶都搞起了農家樂。

  “小笨雞是自己養的,菜是自己種的,不上化肥。城裏人特別喜歡,臨走還要買點菜和笨雞蛋。”孫傳雲説,現在家裏最多能接待10名遊客入住,明年要再蓋幾間大廂房,擴大規模。

  從開山挖礦,到生態旅遊,孫傳雲和筐子溝村村民找到了轉型的新門路。這也正是清原這個生態縣努力轉型的一個縮影。

  地處遼東山區的清原滿族自治縣,開礦和房地産曾是兩大支柱産業。這兩年,房子和礦粉價格一路走低不見抬頭,舊動力不行了。

  上什麼項目,招什麼商?作為遼寧最大水庫大伙房水庫的上游,清原縣有污染的項目也不能幹。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麼幹?

  “清原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清原縣委書記趙雪松説,“我們最終決定將生態旅遊作為産業升級轉型的突破口。”

  人氣旺了,腰包鼓了,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也就多了。趙雪松説,景好人自來,不用多宣傳教育,老百姓就自覺保護生態環境了。

  從短期看,生態旅遊還不能對衝經濟下行的壓力,也補不全財政稅收的缺口。“但這個大方向沒錯。”趙雪松説,“我們發展生態旅遊不是趕時髦,既切合縣情,也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全縣幹部群眾從這兩年來的發展變化中,收穫了信心,看到了希望,要一步一步地堅持走下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