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通訊:我愛上了這片土地——中國商人談在非洲創業

  • 發佈時間:2015-12-13 18:08: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內羅畢12月13日電 近年來,隨著中非經貿關係不斷增強,中國商人在非洲經營變得更加多元。從經營快速消費品到投資辦廠,從地産項目開發到進軍當地農業規模化經營,中國商人正日益融入到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之中。

  中國商人成功的創業故事與中非傳統友誼和不斷增強的各領域合作密不可分。在他們眼中,非洲是創業的沃土,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他們也深深愛上這片土地,其成功惠及當地經濟。

  創業在非洲

  在東非國家烏干達,40多歲的四川商人鐘雙全在首都坎帕拉老工業區擁有兩個工廠、一個倉庫,主要從事塑膠製品生産。

  1999年,學英語出身的鐘雙全代表四川一家從事中非貿易的民營企業來到非洲。具有敏銳商業嗅覺的他發現了製造業的潛力,2003年辭職創業,于2007年和朋友在當地合夥開辦了一家塑膠製品廠。

  起初,因採購原料不對路,産品缺乏競爭力,生意比較冷清。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學習調整,工廠在2009年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從剛起步時的3台機器發展到如今的幾十台機器,産品不僅供應烏干達本地市場,而且還輻射到周邊國家剛果(金)和南蘇丹。

  鐘雙全認為,在非創業需要一股闖勁。在他看來,非洲是創業的沃土,能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堅守才能成功

  和鐘雙全一樣,廣東商人陳兆東在西非國家迦納也堅守了十餘年。他就職的森大國際是一家總部位於廣州的民營企業,2004年公司派他到迦納,開設了首個海外分公司,從事洗衣粉、衛生紙等快速消費品以及貨櫃貿易。

  公司起步階段,陳兆東在酷熱的西非親自跑市場、抓銷售,身影出現在迦納的街頭和碼頭,雖然艱辛,但初期銷售業績低迷。不過這並沒讓他放棄。十年過去,現在森大國際一年可以銷售幾萬個貨櫃,在西非、東非和南美2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

  談到創業經驗,陳兆東覺得,不急不躁、沉穩處世的紮根心態很重要。他説,民營企業在非洲最初的一到三年最艱辛,目標是求生存,但一定要著眼長遠,努力紮根非洲,靠産品品質贏得信譽。同時,讓本地員工富裕起來也是公司的使命。他認為,只有共贏才能發展。

  互惠互利才能走得更遠

  除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紮根堅守的勇氣,中國在非商人認為,能否做到互惠互利更是決定在非經商成功與否的關鍵。

  河北商人劉傑創業的出發點便是如何更好地幫助非洲農民解放勞動力,並從中尋求商機。

  劉傑與非洲有著更悠久的情緣。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作為中國援外工人遠赴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修建了2號公路,並在90年代再次赴馬援建首都體育館。這些項目至今都是中馬兩國傳統友誼的標誌。

  兩度援馬讓他與非洲結下深情。1996年,他決定留下來創業,並引進中國農業機械。剛創業時,他夢想著“馬達加斯加哪産稻穀,哪就有我們的收割機”。二十年過去,他當初的夢想已經實現。(執筆記者:朱紹斌;參與記者:林曉蔚、袁卿、董瑞豐、文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