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京大屠殺 何時能成為真正的世界記憶

  • 發佈時間:2015-12-13 10:2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南京12月13日消息(評論員 欒紅)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1937年的今天,南京淪陷,30萬同胞慘遭侵華日軍殺戮。去年,我國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使得對這場浩劫的紀念從以往的地方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今年,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産名錄,意味著這段歷史成為全世界認可和必須銘記的共同歷史。

  可是,同為二戰史上的慘案,奧斯威辛集中營不僅僅在36年前就列為世界記憶遺産名錄,10年前,集中營解放的日子還成為了“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每逢1月27日,世界各國舉行紀念儀式,各國領導人都要發表講話,銘記集中營的慘痛教訓。

  而南京大屠殺,在中國以外,除了海外華人自發的民間活動,幾乎沒有其他任何的悼念和紀念活動了。同樣是為了守衛和平,為什麼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活動沒有走向世界?

  南京大屠殺研究起步晚。二戰結束以後,以色列還有全球的猶太人就開始不停地研究、探討奧斯威辛集中營。而中國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甚至比日本學者還晚了20年。1982年,日本右翼在教科書裏否認侵略中國,否認南京大屠殺,中國政府、學者才開始進行大屠殺資料的收集整理。

  中國與其他各國史學界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交流更晚。1997年,當美籍華人張純如帶著收集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來到中國時,中國人民才知道原來當年還有一位約翰?拉貝先生,他寫日記詳細記錄南京大屠殺,還救了很多中國人,被稱作是“中國的辛德勒”。而1993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電影已上演。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傳播早已走出史學界,世界人民通過一部電影記住了那一段歷史。

  當然,起步晚、交流遲、傳播慢,這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沒有走向世界的內部原因。而最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時至今日,日本仍不願意面對歷史。就在南京大屠殺檔案成為世界記憶的同時,日本正討論停止或減少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經費支援,甚至有意撥款支援攻擊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行動。他們説,中國人對日發動了“歷史戰”。一説起南京大屠殺,日本談“政治”,談細節,談數據,就不談反思、懺悔。

  總之,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要想走出中國,必須讓全世界人民對那段慘痛的歷史有清楚的認識。除了要用無法反駁的史實之外,還要有廣泛有效的傳播。好在路在腳下,歷史不容否認,我們需要堅持走下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