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空氣品質不樂觀 空凈銷售緣何負增長?

  • 發佈時間:2015-12-11 10: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莉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兩天,一則微網志用戶爆料稱:小米空氣凈化器在不拆封濾芯塑膠膜時仍可消耗濾芯,並且在此情況下指示燈仍然顯示機器正在“凈化空氣”。對此,小米方面進行了回應稱,這是經過演算法計算得出——而感測器指示燈由紅變綠(即有凈化作用)是因為局部空氣顆粒物不均勻造成。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空氣品質不太樂觀的情況下,空氣凈化器(以下簡稱“空凈)的品質反而陷入負增長的原因。根據奧維雲網的最新數據顯示:1-10月空凈市場零售額為89.5億,同比下降10.3%。在如今霧霾頻發、室內外空氣污染超標,空凈産品反而逐漸遇冷,這引起行業內外的反思。有業內人士認為,空凈不能清楚顯示凈化效果、産品黏性不足、新國標缺失是目前制約空凈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産品不顯示凈化指數

  也許會有消費者對小米的回應一頭霧水,但這確實是凈化器行業的現實。資訊時報記者走訪蘇寧、國美、廣百等大型家電賣場發現,市面上在售的“空凈”品牌不下十家,主流濾網式空氣凈化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由粗濾層(過濾顆粒較大)、HEPA濾層(過濾PM2.5等小顆粒)和活性炭層(吸附甲醛等有害氣體)組成。價格也從近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但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現象是——絕大多數凈化器只能模糊地顯示空氣品質和凈化效果,比如重度污染,輕度污染(這兩部分的指示燈通常是紅色),以及機器在凈化後的情況(指示燈為綠色),而並不顯示更加直觀的可以反應空氣潔凈度的PM2.5和甲醛含量等指數。

  記者多方採訪發現,目前從技術上,可以做到在機器上顯示上述提到的具體指數,但還有一定的門檻(一些中小企業還做不到);另一方面,能顯示指數的産品在生産成本上要增加千元左右,而在以價格戰為主導的空凈市場上,絕大多數品牌選擇了前者——主打低價的眾多空凈産品,大多都採用綜合運作時間、空氣品質而生成的演算法計算濾網壽命,也即上面小米的解釋中所提到的“演算法計算得出”。

  而為什麼用戶未拆封濾芯包裝,指示燈卻出現了由紅變綠的情況?從理論上來説,不管機器有沒有真的在“凈化”,只要空氣單位面積內顆粒濃度減小了(比如空氣自身品質變好了),感應器就會從“紅”變“綠”。

  不止小米一家,很多其他品牌都採用了這種方式計算濾網剩餘壽命——行業現狀如此。

  産品與用戶黏性不足

  消費者顯然對機器只能提供這種模糊效果的服務不滿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其凈化空氣的效果産生了疑慮。奧維雲網的有關人士表示,過去幾年消費者尚處於“恐慌性”購買的階段,多數還處於買個心理安慰的情況,但從空氣污染呈惡化趨勢,産品銷量不增反跌來看,消費者對産品的要求在提升,消費也越來越理性。

  他表示,從産品屬性來看,空氣凈化器還存在一個缺乏增強用戶黏性的能力。對比凈水器來看,可以發現:即使消費者不使用凈水器,每天也是有打開水龍頭接水的習慣,而安裝凈水器之後,只不過將以往打開普通水龍頭的動作轉變到打開凈水龍頭。同樣的動作卻有不同的口感體驗,這在無形中增強了凈水産品和用戶之間的黏性。

  而空凈産品就缺乏這樣的切入點,以往用戶對於凈化空氣的手段無非就是“開窗通風”、“換換氣”,這樣的習慣更適合以換氣為主要功能的新風系統,不適合室內局部凈化的空凈産品。沒有傳統的生活習慣作為切入點,又無法迅速培養新的生活習慣,因此産品和用戶的黏性始終未能有質的提高,凈化器難以普及。

  家電業觀察人士劉步塵也指出,消費者對産品凈化效果的不信任,阻礙了市場培育的進程。並且由於老版國標陳舊,行業門檻較低,市面上確實存在虛標參數、虛假宣傳的情況。

  他認為,行業急需出臺新國標來“引導”市場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