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險企強勢擴張
- 發佈時間:2015-12-11 01:00: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保險行業整體規模迅速擴張的背景下,中小公司正加速搶灘市場份額。《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僅今年下半年以來,保監會就公佈了96項保險公司設立或籌建分支機構的行政審批,其中超過90項是關於除是7大壽險公司和3大財險公司以外的中小險企。
中小險企加速設立分支機構
一向佔據較大份額的大型險企,正面臨中小險企激烈的競爭。保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七大壽險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太平人壽、泰康人壽、人保壽險),規模保費佔壽險公司的51.7%,較去年下滑11.2個百分點;原保險保費收入佔壽險公司66.9%,較去年下滑6個百分點。
從財險公司來看,去年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原保費收入佔所有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64.7%,而今年前10個月老三家的原保費收入佔所有財險公司的64.4%,較去年下滑0.3個百分點,下滑幅度雖小于壽險公司,但也呈下滑態勢。
在此背景下,中小險企紛紛加速鋪設分支機構。《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華泰財險下半年連續設立了吉林、寧夏兩個分公司。華泰人壽設立吉林、寧夏分公司。前海人壽設立四川、湖北分公司。農銀人壽設立廣西、江西分公司。建信人壽設立浙江分公司。招商信諾設立河南分公司。弘康人壽設立江蘇分公司。在中小財險公司方面,富德財險僅在今年下半年就增設了河南、河北、遼寧和江蘇四家分公司,中華聯合財險新增吉林、廣西、黑龍江三家分公司次之。
中國人壽副總裁此前表示,排名前七的壽險企業加起來所佔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80%下滑至2014年的73%,種格局仍會一定程度延續,大保險公司業務調整力度會進一步加大,時間拉長。中小公司也會儘量維持去年業務規模水準,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進入保險業的意願也比較強烈,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有27家上市公司擬設立保險公司,這些上市公司包括房地産、醫療制藥等行業。
行業地位持續攀升
中國保險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來中小保險公司資産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在行業中佔比不斷提升。盈利能力持續改善,整體進入盈利週期,部分中小險企開始扭虧為盈。中小險企的業務規模持續增長,行業地位持續攀升,並積極與網際網路對接,拓展銷售渠道。管理也逐漸規範化,綜合成本持續下降,接近行業平均水準。
事實上,中小險企的高速擴張與此前風光一時的高現價産品不無關係。“高現價産品意味著較高的預期收益率和比較激進的投資端,在銷售時,高現價産品往往比其他壽險産品更好賣。中小保險公司這幾年利用這種産品迅速做大規模。”一位保險公司高層表示,這種産品往往帶來的後果是,持續高企的退保率,而且,短錢長配的問題突出。網路銷售的高收益類理財保險産品停售後,對保險公司的流動性管理、資産負債匹配與風險管理都提出極高的要求。
不過,保險市場幾家獨大的市場環境改變對消費者而言未必不是好事。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蔡強認為,一個市場的發展程度,其實跟市場的充分競爭是相關的。不太發達的競爭態勢下,實際上市場的集中度非常高,這對消費者而言,實際上是不公平的,産品相對的競爭力也會削弱:“像美國這麼大的市場,有2000多家保險公司,10000多個銀行,是服務於不同的客戶群,然後客戶的分層是充分的競爭,而中國就是要引進更多的競爭,而最終讓消費者得到好處。”
抗風險能力不強等局限性仍存
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大型險企,中小保險公司還面臨業務發展受限,抗風險能力不強等一系列困難。
長期以來,迫於生存壓力,中小險企在保費規模與公司效益之間往往先增量,再考慮效益。在規模擴展迅速的同時,但由於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綜合競爭力不足等因素,綜合成本率較高。在投資渠道方面,由於監管尚未向中小保險公司放開一級市場配售、基礎建設投資、産業基金投資等渠道,在投資範圍和投資工具的選擇上限制較多,難以提升投資效益。
償付能力改善更是任重道遠。與大公司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保險公司基本依靠股東注資,過多注重股東短期收益導向,忽視資金回收期較長的特點,企業戰略制定缺乏前瞻性。
“未來實施了償二代之後,險企的股票投資也許不會像現在這麼張揚。”一位保險業內人士稱,償二代後中小型的保險公司將面臨更大的資本壓力。新的體系亦要求對股票等高風險投資需要更高的資本金,這將對規模較小的保險企業造成不利影響。而這也意味著,新規則的出臺將倒逼中小型保險公司在産品調整、資産配置和資本補充等方面做足做好功課,從而贏得更多的市場發展機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