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展水準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創新創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2-10 16: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佘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五年教育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如果問雲南省西雙版納動海縣布朗山鄉中心學校校長羅永武,他會説是學校變漂亮了,孩子們在家門口就有學上了;同樣的問題問北京市35中校長朱建民,他會説是授課方式和考試方式變了,一門《敦煌》課要語文、數學、地理、歷史老師一起上,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再只看考分;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王凱則認為是創業的氛圍濃了,“你看,我還沒畢業就跟著老師開公司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佈實施5年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教育改革全面推進、一些領域取得重點突破,保障水準明顯提升,教育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我國教育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頂層設計推動歷史跨越: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準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這幾年,甘肅蘭州實驗幼兒園園長劉志幾乎每個月都要到會寧縣新添堡回族鄉道口村小學附屬幼兒園指導教學。這是她對口幫扶的幼兒園,之前只有一個幼兒班,今年才剛剛建起了新校舍,能容納附近300多戶人家的適齡兒童。“每次來都能看到孩子們、老師們的新變化。”劉志很高興,甘肅鄉村幼兒園的短板終於補上了。

  不僅在甘肅,從全國來看,學前教育之前發展都相對滯後,2009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僅為50.9%,也就是説,有一半的孩子沒有上過幼兒園。

  2010年《綱要》出臺後,我國在國家層面啟動425項重大改革試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研製出臺了地方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涉及學前教育、素質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考試招生制度等多個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圍繞十八大報告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出新部署新要求,還首次提出推進教育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為正在推進的教育改革給予重要的定位和指導。

  以頂層設計推進教育改革的工作力度之大,可以説前所未有,猶如為教育改革帶來清新春風,推動各項工作快速進行。

  2010年起,我國相繼實施了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擴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2009年至2014年,全國幼兒園總量增幅達到51.88%;2014年,全國在園幼兒達到4050.71萬人,比2009年增加52.41%。

  2012年,我國實現了教育經費佔GDP比例達到4%的目標,對教育事業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後,我國一直維持著不低於此比例的教育經費投入,2014年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32806.46億元。

  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2014年,我國擁有各級各類學校51.41萬所,在校學生2.58億人,專任教師1515.75萬人。

  教育普及率也大幅提高。2014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0.5%,比2009年提高了19.6個百分點,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小學凈入學率為99.8%、初中毛入學率為103.5%,普及率高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86.5%,高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37.5%,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我國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準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綱要》中期評估報告專家、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玨表示,教育普及程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受教育權利,提高了國民素質,改善了我國人力資源結構。

  增加供給促進教育公平:全國已有超過1/3的縣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但是我國幅員遼闊,不僅城鄉差別巨大,即使同一地區的教育水準也參差不齊,擇校熱、學區房熱久燒不退。

  “當前我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短缺,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擴大教育的有效供給,促進資源均衡配置。

  為彌補城鄉差距,5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和鄉村教師支援計劃,為6.4萬個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實施每年惠及3000多萬農村學生的營養改善計劃,不斷擴大面向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規模,2015年招生7.5萬名,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機會明顯增多。現在,當北上廣的孩子們用著ipad、跟老師實踐翻轉課堂時,鄉村的孩子們也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聽電視機老師講解課程,有了更多機會走出山溝溝,接觸外面的世界。

  在教育基礎較好的地區,教育公平不僅要保證有學上,還要上得好。2012年,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以縣域均衡為重點,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3的縣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19個大城市(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公辦小學就近入學比例達97.9%、公辦初中達95.4%。

  長期被忽視的弱勢群體也獲得了教育公平的機會。2015年,29個省(區、市)符合條件隨遷子女可在流入地參加高考,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建立,2014年首次在高考中為盲人考生專門研製試卷、首次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實行殘疾學生單考單招、首次專門設立殘疾人中醫專業碩士學位。

  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不會因貧失學,我國還建立了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14年全國共資助學生8500多萬人次、資助資金總額超過1400億元。

  教育紅利支撐經濟發展:截至2015年7月,全國學生創業及參與創業42.3萬人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江克雁還沒有畢業,已經是一家影樓的老闆了。上個學期,他又註冊了一個叫“愛餃”的攝影工作室,專門承接班級拍攝業務,招了4、5個幫手還忙得不可開交。

  像江克雁這樣的高校學生正在成為我國創新創業的生力軍。截至2015年7月,全國學生創業及參與創業42.3萬人,同比增加6.8%。

  高校自身也是創新的源頭之一。近年來,在國家科技三大獎通用項目中,高校獲獎數佔全國總數70%以上,産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佔全國80%以上,專利申請數年均增長20%左右。2010-2014年,高校累計提交政策諮詢報告4萬多篇,在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決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一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走向社會,這5年,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普通本科高校五年累計輸送近2000萬專業人才,為高科技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與産業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開展各類培訓達到上億人次;加工製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民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旅遊服務、資訊服務等行業新增從業人員中,職業院校畢業生佔70%以上;全國1186所高職院校中,設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的超過630所,150多所設在工業園區、開發區和科技園區,進一步對接了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産業新業態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

  “可以説,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已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參照,教育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清華大學國情研究員院長胡鞍鋼發現,從2010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下降了1.1個百分點,但同時我國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提高了2.63個百分點,已經明顯超過了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的幅度,“這顯示了教育紅利、人力資源紅利大大抵消了人口紅利下降的影響,標誌著我國已進入教育紅利期。”(中國經濟網 記者佘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