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增強公交吸引力的關鍵是服務

  • 發佈時間:2015-12-10 03:29:3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蕾

  上海現有1.6萬餘輛公交車,日均客流約700萬人次。但光看客流不行。現在的問題不是車多車少,而是乘坐的人少。為什麼?公交車的吸引力不夠。如何提升公交的吸引力?關鍵要提高服務水準。

  專用道要真正專用

  乘客不願意坐公交的最大原因是——時間不能確保。在國外公交服務好的城市,幾乎每條公交線路都有詳盡準確的時刻表,而且車輛準點到站率很高。這樣一來,哪怕車輛間隔時間較長,乘客也可根據時刻表上的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到站候車時間,也就不會出現國內乘客“等車時間過長”、“要麼不來,一來就來好幾輛車”的抱怨。

  為什麼時間不能確保?因為公交車沒有專用通行空間,公交車的車速上不去,道路一擁堵,就被堵在路上了。這背後其實是路權問題,是道路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也是“公交優先”理念的落實問題。

  目前,上海有公交車專用道約160公里,“十二五”計劃達到300公里。可以説,現在上海的公交車專用道並不夠,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中居末尾,比成都都要少。有人説,上海道路較窄,設立專用車道有難度。但實際上,歐洲的城市核心區道路也是很窄的,但照樣設立公交車專用道。並不是説車道不足三條就無法規劃公交車專用道,而是越道路擁堵的地方,只要有客流量,就越要開設公交車專用道。這其實就是“公交優先”的本意和體現。公交客流走廊上要有成網的專用道系統、與公交線網掛鉤,這樣專用道的效益才能大大提高。

  此外,執法管理要嚴格。可以説,目前上海的公交車專用道並不“專用”,在馬路上開的小轎車數量一多,專用車道就沒有保障了。公交車專用道無法保證專用,造成的後果就是信號優先也無法實施,因為信號優先是針對專用道的,前提是確保公交車專用道上行駛的是公交車。不妨將公交車的車速也作為交警管理道路、排堵保暢考核的標準之一。

  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現在,大家都在忙著開通“最後一公里”接駁,但這接駁究竟該怎麼接?又接駁到哪兒去?都需要事先詳細調研,這樣開出來的線路才有人乘坐,才能真正解決百姓的出行需求。

  首先,來看看硬體。上海主幹道的密度比較高,但是支小路網的密度還不夠。在老城區,道路寬窄不一,支小道路建設或使用不科學、不到位的現象並不少見。而在郊區、新城區,大馬路多、斷頭路多,支小道路規劃建設有所滯後,數量也不夠。長期以來,大馬路、大跨向的道路建設一直更受重視,如北橫通道、沿江通道等大工程,而斷頭路、小馬路的建設與完善,受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夠。可是,如果沒有末端網路,道路連通不僅不可能便捷地做到“門對門”,公共交通線路要依賴道路,更是做不到“點對點”。因此,“最後一公里”的銜接問題,首先要先解決斷頭路、道路寬窄不一等問題,同時完善支小道路的路網結構、密度,及支小道路的路況品質等問題。看似是小路,實則大大影響百姓出行方式和便捷程度,因此不僅要解決,而且要儘快解決。

  其次,建立在支小道路基礎上的“微迴圈”公交服務,必須兼顧聯通、便利、路網串聯,這都需要精細化的設計和管理。

  “微迴圈”公交線路的設計是細活兒,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包括公交巴士的車型、走向、線路、發車頻率等。最初的社區巴士,早晚高峰時,乘車人很多,但當中一段時間乘客很少。於是,公交公司會減少營運車輛。但車輛減少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發車間隔時間拉長,導致乘車的人越來越少,或不得不選擇乘坐“黑車”。如此惡性迴圈,百姓出行仍不便利。而像小陸家嘴區域的“微迴圈”公交——金融城一線、金融城二線,設計的目的就是將從2號線出來的白領送至各個寫字樓。這些公交線路,每個站點間隔不長,一般200米-300米左右,上下班高峰白領都會自覺排隊等候。這些“微迴圈”服務需要有精細化的設計,既要考慮百姓的出行需求,也要考慮運營成本,並不是簡單開一條線路即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