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補貼制度應恪守公開公平原則
- 發佈時間:2015-12-09 08:10: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企是否應該接受政府的財政補貼,這個問題並不能一概而論。目前的問題是這方面的資訊公開程度不夠,使社會監督無法落到實處,民眾的疑問也無從解答。
據報道,今年前三季度,306家在A股上市的央企及其子公司中,有67家出現了虧損,佔比高達21%。隨著虧損央企的增多,政府財政向它們提供的財政補貼也水漲船高。統計表明,從2012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國石油獲得342.24億元的政府補貼,成為306家公司中的“補貼大王”,另一家東方航空則以獲得補貼98.26億元排名第二。
政府財政補貼央企,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老話題。實際上,不僅央企接受中央財政的補貼,地方上的國有企業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補貼。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如果經營不善或虧損,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破産倒閉,當它們能夠得到政府補貼,就會對“優勝劣汰”這一市場法則造成顛覆效應。相對於很少或者沒有得到補貼的民營企業來説,容易造成市場競爭的不公平。
但央企是否應該接受政府的財政補貼,這個問題並不能一概而論。目前,我國對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兩類,商業類企業應該按照市場法則運作,如果經營不善出現虧損,政府財政對其補貼確實容易産生與其他非公資本所有制企業的不公平。有的央企所處行業市場競爭並不充分,經營壓力小,利潤率高,獲得補貼的理由不充分。但公益類企業承擔了社會公益産品的生産,政府為了照顧民眾利益,通常不會完全按照企業生産成本來定價,使得企業的盈利水準低下甚至出現虧損。對於這類企業,政府確實有責任實施財政補貼。這種補貼的最終受益者是消費者。
民眾對政府財政補貼國有企業之所以存在較大疑慮,主要的問題在於這種補貼並不透明。目前,政府補貼通常是由已經上市的國企在其規定必須公佈的資訊披露文件中公開,但是並不是每一家國有企業都已上市,那些尚未上市的國企是否得到財政補貼,得到了多少財政補貼,民眾無從了解。一方面,財政補貼進入商業類國企扭曲市場法則,另一方面,一些公益類國企其産品定價明顯高於其生産成本,屢屢傳出高管領取天價年薪、職工有明顯超出社會平均水準的收入和福利的新聞,再向其提供補貼,自然會引起民眾質疑。
政府財政補貼企業並不是不可行,而是需要更全面的社會監督,這方面的資訊公開程度不夠,社會監督也無法落到實處,民眾的疑問也無從解答。目前,在政府財政資訊公開中列出了對企業的補貼,但提供的只是一個籠統的數字,民眾難以了解這種補貼的具體實施情況。因此,政府需要在財政公開的框架下,將財政補貼國企的資訊徹底公開,並且必須公開到每一家企業,從而將這種補貼置於監督之下。
在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央企或者地方國企,其虧損面也在增加,但國企背靠著政府,其困難程度低於民企等非公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國企的補貼更應該恪守公開和公平的原則,一方面要督促公益類國企嚴控成本,逐步減少補貼,一方面要減少乃至取消對商業類國企的補貼,讓它們真正接受市場風浪的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