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小籠包 舌尖上的美味
- 發佈時間:2015-12-09 00:29: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嵊州小籠包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嵊縣市心街陳東生饅頭店。改革開放以後,嵊州小籠包隨著天南地北闖世界的嵊州人走向全國。僅在北京,嵊州人開的小籠包子店就不下2000家。近年來,嵊州小籠包更是在香港、澳門、美國等地落戶。
嵊州人的一天,是從一屜小籠包開始的。
在剡湖街道禹溪村,有5位高手級別的蒸籠製作師傅,一年的蒸籠産量是1.8萬個。這些蒸籠遍佈在全國各地的嵊州小籠包店,以及烙著嵊州製造的“杭州小籠包”店。
禹溪村是嵊州小籠包起源的地方,關於它的介紹,最重點的一句是:組織勞務輸出到外省市做小籠饅頭。
嵊州小籠包能走向全國,跟禹溪村的一個人密不可分。他叫屠福元,62歲,禹溪村人。1983年,因為養蜂失敗,屠福元欠下2400元錢。在那個年代,這算是一筆巨債。屠福元決定去外面賺大錢。因為祖上曾開過小吃店,招牌之一就是做小籠包。1985年的一天,夫妻倆帶著一副蒸籠悄悄離開老家,去外面討生活。起早摸黑幹了3個多月後,夫妻倆就還清了所有債務。
在外打拼兩年,屠福元夫婦衣錦還鄉,在村裏造了第一幢三層樓。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村裏人開始學習或者跟隨屠福元外出做小籠包,一年內,個個都賺得盆滿缽滿。
最近5年,隨著“小籠包經濟”的示範效應,有很多原本收入不錯的人也改行經營小籠包。剡湖街道辦事處負責宣傳工作的黃秋波説,根據不同地段、不同城市,小籠包的售價也不一樣,每籠從4元至10元不等,一年下來,大多數人經濟效益在20萬元左右。
“禹溪村309戶村民,60%的村民外出做小籠包,成為村民主要經濟收入,特別是近幾年,每年小籠包的經濟收益持續在一千萬元以上。”黃秋波説。
為將這一民間特色小吃做出品牌,嵊州市多個部門共同制定的《嵊州小籠包行業協會標準》出臺:以特製一等麵粉,經和面、發酵(或未發酵)、制皮,以鮮(凍)畜禽肉、蔬菜、蔥、味精、雞精、釀造醬油、紹興酒、芝麻醬等為餡料制餡,經包餡製成的直徑小于4cm的包子,放置於加墊天然纖維織物或新鮮蔬菜葉、荷葉、松針等植物葉子的直徑為16~18釐米竹制蒸籠中,10隻一籠,經蒸汽蒸制6~8分鐘而成的即食面製品。
這個標準,給小籠包以完整定義,這也標誌著嵊州小籠包在統一標準方面邁出關鍵性一步。
2015年10月18日,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播放了“小籠包闖出大世界”的嵊州小籠包專題片,引起轟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12月,嵊州市從事小籠包行業的人員將近5萬人,創造的年收益達到75億元左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