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擁堵費,不可為收而收

  • 發佈時間:2015-12-08 06:35:00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首堵”如何才能不堵?這似乎是一個交通領域的歷史性難題。

  再難也得求解,最近相關部門把目光瞄向了“擁堵費”。日前北京市交通委稱,2016年將研究試點徵收擁堵費,並針對小客車、機動車實施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這個多年來封藏在政府治堵“武器庫”裏的利刃,似乎真的要出鞘了。

  要不要在飽受擁堵困擾的核心城市開徵“擁堵費”,這一動議事實上早已進入政府決策視野和公共討論議程。多年來懸而未決的原因在於,其徵收將直接增加特定區域出行的經濟成本,而其對緩解擁堵的有效性始終存在爭議。

  主張徵收者常常援引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城市為例,論證徵收擁堵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預期中的治堵利刃未必如此銳利,劍鋒所向未必直擊要害。以倫敦為例,徵收“擁堵稅”曾一度讓倫敦行車速度從每小時8.69英里增加至10.56英里,市中心擁堵較少30%,但4年後就又回到每小時9.32英里,擁堵故態複萌。

  所以“人家徵”並不必然構成“我也要徵”的理由,關鍵要看徵了能不能解決問題。收個費容易,就怕草率收費最終被證明是一種“致命的自負”。

  擁堵費這樣一種制度設計的初衷,其實是用價格杠桿來調節需求,在特定區域行車相當於佔用了一種公共資源,使用者需要為此支付一定成本,而如果成本過高,就會迫使使用者放棄進入或者另尋他途。

  只可惜美好的政策初衷常常只是理想化狀態,現實遠比理想複雜。複雜在哪兒呢?

  擁堵重災區往往也是城市核心區,核心區之所以擁堵,正是因為市民進入區域的需求超過了街道的承載能力,而核心區的諸多城市功能也讓這種需求充滿剛性,辦個證跑個會交個表,不是你提高收費人家就不來了。如果公共交通配套不夠完善或者沒有優先路權,就算要徵收擁堵費,使用者也不得不承擔這個成本。

  所以癥結還是在城市功能佈局和道路規劃上,功能佈局過於集中或者道路規劃缺乏遠見,光徵收擁堵費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起釜底抽薪之效。

  不僅如此,擁堵費作為一種價格手段,還要看收費對像是誰。花自己的錢辦事兒才會心疼,花別人的錢辦事兒往往會缺乏削減成本的動力。對於公車來説,由於是花財政的錢,免收或少收的可能性不提,就算一視同仁,説實話對公車影響也不大。以此觀之,徵收擁堵費能否奏效,公車改革的推進力度也是一個重要關聯因子。

  城市交通是一個複雜的運作體系,僅牽一髮,難動全身。

  ,否則可能覆水難收。

  擁堵費,不可為收而收

  齊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