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付龍:跟中國鑄鋼事業一起成長

  • 發佈時間:2015-12-08 01:30: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企業一線創新力量

  本報記者 高 博

  高考過後15年,付龍果然成了 “鋼鐵戰士”——在工廠裏跟鋼鐵打交道。

  11月末,寧夏銀川西郊,共用集團的一個鑄造車間裏瀰漫著樹脂的味道,工人們正在用木頭和鋼鐵拼裝模具,再灌裝砂型,廢鋼融化的鋼水淌進去,冒著煙。72小時散熱後,破開砂殼,黑灰的部件就露了出來。鑄得好一次成型;鑄不好,就會有變形、空洞、摻沙或裂縫。付龍説:“如果一個件兒成功了,我會很有成就感。這就是我工作十幾年的樂趣。”

  付龍是1980年出生的,高考時他志願填了軍校,因為一直崇拜橄欖綠,愛看軍事雜誌。“可惜軍校沒上成,我就進了瀋陽理工大學,因為聽人説,那裏是造榴彈炮的。”付龍説,沒想到這所大學早就不造炮了,他誤打誤撞進了鑄造係。

  本科畢業前,付龍有了頭一項發明。當時瀋陽某廠生産一種高爐用的冷卻壁。老師傅們幾十年來用同樣方法鑄造,廢品率是50%。而付龍接到導師給的課題後,把過去的底柱式澆鑄,改成了雨淋式,廢品率降到了20%,現在那家工廠還在使用這套工藝。

  2004年,付龍調入寧夏銀川共用集團的鑄造廠。“當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蕪,沒有高樓,但是企業生産面向全球,管理方式先進,我覺得路很寬。”付龍在車間一年不到,就被領導點名,去奧地利學習鑄鋼。“奧鋼聯是全球前五的鑄鋼企業,一些經典鑄鋼法就是他們發明的。”付龍説,“鑄鋼與鑄鐵完全不同。專業上我是一張白紙,從零開始。”

  中國當時欠缺大型鑄鋼件。上百噸的鋼件,只有兩家工廠能幹,技術水準也不高。高精尖的燃氣輪機,核電蒸汽輪機外鋼,對材料要求很高,一直到本世紀初都要進口。付龍在奧地利,才頭一次見識了用超聲波檢測鑄件內部的比重、夾雜和疏鬆,見識了一系列的低溫衝擊,和高溫持久實驗。

  2005年回國,付龍帶回了先進技術。但奧地利技術一開始“水土不服”。付龍説:“燃汽輪機結構很複雜。我們按照奧鋼聯的辦法生産,結果不是變形了,就是疏鬆了、裂紋了。廢品率噌噌地漲,大家幹得很疲憊。這是咋回事?當時很惱火。”

  付龍後來一想:“奧鋼聯現場參數跟我們是不一樣的啊。”比如奧地利的砂漿剛度合適,我們的差一些;奧地利的沙子含水量低,我們的就超標……於是工程師們在奧地利技術的基礎上優化,終於順利産出品質一流的燃氣輪機鋼件。付龍還發明瞭一些技術專利,成了共用集團的商業秘密。“後來奧鋼聯來看我們的辦法,發現不錯,他們回去也這麼做了。”

  2007年,付龍接到了鑄造三峽發電輪機葉片的任務。葉片26噸,4米長,只能進口。“當時我們老闆簽了軍令狀,2007年底必須趕出來,各種設備工裝花了400多萬。一旦失敗,這筆錢就自己承擔。”付龍説,當時他們先是做小實驗,探索葉片變形的規律。後來生産時,又加班加點精調誤差。最終,全部性能百分之百合格。

  一炮打響,通用、阿爾斯通和東芝等公司找到府來。2008年共用集團拿到了水電市場的1.3億多元訂單。現在他們已經是一些巨頭的戰略供應商,生産的400多葉片已安裝在全球的水電廠裏。

  2011年在鑄造核電用鋼時,付龍發現,模擬製造軟體的預報準確率,跟實際相去甚遠,他判斷這是因為軟體默認參數跟實際參數不一致。於是他説動領導,出了幾十萬元,跟清華大學合作,測量核電鑄鋼的基礎數據。這一研究不但提升産品品質,縮短週期,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付龍説,自己進步的辦法是“詳細記錄”——“c1500001,GE的一個排氣缸, 6寸金版,小了5毫米,下法蘭有疏鬆。”付龍的電腦裏有一張exel表,記錄了工作以來幹過的所有大小項目。

  最近,付龍帶領技術人員引入了全數字化工廠,過去煙熏火燎的鑄造車間即將告別歷史。

  現在,共用鑄鋼公司已是中國領頭羊,全球同行排名第八;燃氣輪機領域穩坐全球第一,佔了四成市場;連續十幾年年增長率都在兩位數。付龍説,風、熱、水、核電、石化和海工等所有領域的鑄造技術,他們都學到了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