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貿如何破局?
- 發佈時間:2015-12-07 21:30:5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金融危機余波未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部需求不斷趨弱的當下,多國外貿發展進入痛苦的收縮期,中國亦無法獨善其身。日前,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主辦的“2015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暨國際貿易發展論壇”在京舉辦,破解對外經貿發展困局、提升國際競爭力成為論壇核心議題。在與會專家眼中,當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凸顯,中國應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綱”,雙輪驅動改造升級“中國製造”,中國外貿仍有廣闊空間可以開拓。“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對外開放新格局,必將推動對外經貿的發展。
中國外貿將受益於對外開放新格局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名譽會長沈覺人
今年以來,中國的進口額降幅較大,主要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所致,如按貿易量或者扣除價格因素統計,進口額降幅很小,甚至沒有下降。以較少代價買到同樣多的進口産品,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生産成本,對中國經濟發展是有利的。此外,影響外貿發展的因素還包括出口商品成本上升、人民幣被動升值等。整體而言,在當前國際經濟和貿易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今年中國外貿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
從國內外經濟發展總體形勢看,當今時代的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中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將繼續堅持發展經濟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十三五”期間外貿將實現新發展。
第一,中國“十三五”時期將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對外開放新格局,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必將推動對外經貿的發展。中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發展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將促進經貿的發展。互利共贏是中國發展對外經貿的大政策,必須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和充分應用。
第二,中國將鞏固傳統出口産品優勢,同時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近年來中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效果逐步顯現,這將促進外貿優化升級,新技術、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第三方外貿服務企業等)加快發展,在增強中國産業競爭力的同時,也提升了中國産品在全國及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進一步推進外貿強國戰略的實施。
鼓勵企業“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這將是新形勢下擴大出口的可靠力量,如果中國的汽車、高鐵、核電等産業能擴大出口,將推動中國外貿躍進式的發展。應繼續實行積極的進口政策,更好引進資金、技術、設備,進口群眾需要的産品,為外貿進一步發展打實基礎。
第三,中國將加快“一帶一路”建設,這是發展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的新機遇、新動力。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開端,“十三五”期間也將對外貿發展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
第四,在發展貨物貿易的同時,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必將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當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形勢較好,今年前三季度服務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5.9%,高科技服務進口增加較多。但中國當前服務貿易逆差仍然較大,未來需要更多地著力於擴大服務業出口。
第五,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和引領。推動多邊談判,營造有利於貿易發展的國際環境。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未來仍將支援WTO作為發展國際貿易的重要平臺和主渠道。
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國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王俊文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貿形勢呈現如下特點:第一,世界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面臨需求不足和增長疲軟的困局。第二,經濟全球化面臨新的挑戰,國別經濟調整導致全球價值鏈格局發生變化,包容性增長的理想和弱勢國家邊緣化的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第三,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面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進展的實質挑戰。而多哈回合的命運和WTO未來發展路徑仍看不到有共識基礎的前景。第四,中國經濟在外需不足等不利條件下保持增長,但改革開放任務依然艱巨。第五,“一帶一路”建設開始實施,為沿線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為中國發展外貿和對外投資突破瓶頸提供了更大的機遇和空間。國際共識正在凝聚,國際參與尚須努力,要把機遇變成企業的現實機會和利益仍舊需要很多細節方面的管理。
當前,各國普遍把新能源、生物、環保技術等産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方面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將發生結構性變化,另一方面全球新興産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新一輪産業競爭愈加激烈。隨著經濟一體化發展,跨區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的需求日益凸顯,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亞投行的誕生、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等將引領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國在更大的經濟格局下參與全球資源的配置提供廣闊空間。
“十三五”將成為影響中國長遠發展的重要階段和關鍵時期,未來5年中國要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必須豐富對外開放的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更高水準的開放、更大的經貿格局、更強的應對能力,將是中國走向全球經濟中心所面臨的新要求。
“中國製造”改造升級須“雙輪驅動”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席何偉文
2015年將在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發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並對近期乃至中期世界經濟的演變産生深遠影響。在宏觀經濟上,世界經濟復蘇比年初預期差很多,新興經濟體總體情況更差。在貿易上,多邊貿易體制舉步維艱,碎片化繼續演進,美國主導的TPP達成基本協議,將對世界貿易規則重構産生巨大影響。與此同時,各大洲板塊自貿安排都在推進。在商品市場和産業上,世界原油價格劇烈下跌持續之久、幅度之大超出了世界普遍預期。大宗商品價格曾經連續10年的上漲劇烈反轉,持續低迷,處於産業鏈低端的部分新興經濟體困難重重。在貨幣金融上,美聯儲加息預期支配世界貨幣和資本市場,新興經濟體也處於弱勢。總體而言,2015年發生了有利於發達經濟體、不利於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變化,而且2016年難有根本改觀,中國所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要想保持外貿的可持續增長,需在如下方面作出努力:
就出口而言,需要從根本上大大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今年前10個月的出口數據不難發現,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優勢日益弱化;資訊通信産品的加工貿易已出現分化,總體還能走多遠,需要跟蹤;很難找到規模宏大的大型機電産品出口增長點。未來中國出口的主要增長點只能是大型裝備産品,包括鐵路設備、發電機組(含核電機組)、飛機、汽車、大型施工機械、智慧電網、大數據處理設備、資訊通信一體化設備、新能源設備等。這裡包括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改造升級雙輪驅動,不要忽略後者;需要商業模式創新和産品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以後者為主。“網際網路+”和跨境電商無疑具有重大意義,但它不能代替技術的革命性提升。
就進口而言,可持續增長最終取決於大規模的産業升級和開放。中國當前的進口産品結構中,能源、礦産等原材料佔有相當大比重,容易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技術設備進口比重相當低,且增長乏力。“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堅持創新發展,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和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這就要求中國打開國門,建設高標準的開放型經濟,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關鍵組件和關鍵原材料,充分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技術、資源和資金。
當前外貿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為“綱”
中國進出口銀行經濟研究部總經理馮春平
中國外貿需要轉型。過去中國可以趁著全球化的浪潮,利用成本優勢推進多邊貿易,而現在舊有的國際貿易分工正面臨一些困難。中國面臨兩個選擇:要麼構建中國主導的産業鏈、價值鏈;要麼在國際産業鏈、價值鏈當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性。不管作何選擇,這個産業鏈都需要有足夠的長度和寬度。中國的産品結構需要升級,從低端走向高端,要提高消費品的技術含量,打造自有品牌,同時要更多地出口資本品,用中國高技術含量的産品到國際上參與競爭。就資本品出口而言,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可更多地著眼並依託發展中國家市場。
從國外合作來看,“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抓手,是一個“綱”。這個“綱”既有助於中國解決當前外貿面臨的問題,又能夠對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規模、強大的生産能力、豐富的人力資源、鉅額的外匯儲備,還有能夠經受得起考驗的金融體系等。中國的比較優勢以及主動參與國際分工的意願,都與“一帶一路”建設高度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建設一定要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引導作用。因為中企“走出去”的項目和資本品輸出的一個特點是單體項目資金需求大、週期長,多數投向發展中國家,所以國別風險相對較高,商業性資金主動介入的意願較弱,應對政策性金融提出更高的要求。
當然,外貿轉型更根本的要求仍是練好內功,提高中國産業的競爭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對不同的規則和體系的適應能力。要推動國內經濟轉型,通過改革和創新真正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