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改革的新常態觀照

  • 發佈時間:2015-12-06 21:29:4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于溪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些年來,對於中國經濟走勢的判斷,海內外政界、學界總是頗多爭議乃至激辯。每臨重要時間節點,每逢重大政策出臺,唱衰的、看好的,各執一詞莫衷一是。當下,又值中國經濟加力轉型的關口,在新常態理念統領的經濟改革全面鋪開之際,全面準確認識中國經濟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的確創造了經濟奇跡。主要表現之一就是經濟發展速度。中國用30多年的改革開放完成了西方傳統強國用近300年生産要素的積累。自西方開啟工業時代以來,很多國家都曾經歷過經濟的高速增長,但鮮有像中國這樣時間跨度之久、平均速度之高的。其二,體現在綜合國力的跨越式提高。中國成功地將高速發展的積累轉化為持續發展的技術支撐,從而不斷實現發展品質的提升。伴隨著國家工業體系由完善向高精尖方向的不斷延伸,綜合國力大幅提高。其三,表現為全球影響力的激增。綜合國力的提升推動了中國從大國向強國、從區域性國家向全球國家的轉變。

  我們確實有理由自豪。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外溢效應非常明顯。內生表現在國內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外溢表現在對世界經濟發展貢獻率的提高。居民財富增長和企業投資能力的增強讓全世界都樂於擁抱中國。中國已經無可質疑地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其所帶來的引力效應和認同效應使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國際政治的版圖因中國實力增強而變。這在戰後發展中國家轉型過程中是絕無僅有的。

  我們的確付出了代價。中國既沒有能避免所有發達國家高速發展階段所遇到的主要難題,又面臨著中等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陷阱,還有因具體國情、特殊政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貧富差距問題、環境問題、腐敗問題、資源消耗問題、人口問題等。這些就像“成長的煩惱”如影相隨,而且有些問題還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其嚴重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抵消了部分經濟發展的紅利,還給可持續發展平添了障礙,甚至出現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苗頭。

  我們已經開始修正。舉措之一就是樹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理念。新常態理念指的是不追求不具備比較價值的經濟高增長,其實質是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前瞻性指引,是從政治角度對既往政策的修正,也是對未來經濟發展狀態的一種主動描述。從政治角度理解,新常態反映的是新一屆領導班子在經濟發展觀念上的“自我修正”;從經濟角度理解,新常態反映的是對經濟增長模式和微觀經濟主體的主動調整,即經濟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對象。

  我們必須為此鼓掌。新常態宣告了過去靠大規模刺激需求來拉動增長模式的終結。而那種模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不二法寶,更是能為各級政府立竿見影地交上漂亮成績單的利器,即便它運用不當時對一個國家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影響如飲鴆止渴。事實上,舊有模式暴露出的問題已經非常突出,只不過鮮有人願意直面模式轉變造成的經濟失速所帶來的經濟和政治風險。所以,新常態的意義不僅在於打破了過去經濟發展長期存在的悖論,開啟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正路,更體現了最高領導層敢於直面問題的勇氣和敢於擔當的精神。

  我們應該自信並相信。“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改革一直伴隨著風風雨雨,也一直在西方的質疑聲中前行。在我們視為正常的發展進步中,很多國家在仰慕、慨嘆!更有一些國家或明或暗地把中國當作學習的榜樣、追趕的目標,甚至是潛在的對手。過去的成就是我們能力的表現,也是自信的基礎。新常態下的經濟改革固然前路多艱,然而,我們更應該相信,不僅相信道路選擇的正確性、相信方案設計的有效性,更要相信中國經濟改革決策者的勇氣和智慧。

  (作者單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