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標準融合城鄉 樂活“三優”海鹽

  • 發佈時間:2015-12-04 09:22: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如何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積極發揮出標準化工作的規範、引導作用,浙江省嘉興市下轄的海鹽縣近年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們以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為契機,積極通過研製實施美麗鄉村和就地城鎮化標準體系的手段全面推進海鹽城鄉一體發展,探索城鄉協調融合、産業優質、生活優雅、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市發展路徑,成效十分顯著。

  □ 本報記者 曹吉根

  “産業優質、生活優雅、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把城市的優勢和農村的優點全面融合,居民在這裡享受現代城市的活力和文明,同時也能感受到美麗鄉村的優美和傳統風俗。”談起最近通過評審的《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海鹽縣地方標準,江蘇海鹽縣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縣質監局局長崔建明十分高興,他説,以後城鎮化做得到不到位,將由《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説了算,當然,這個標準也是海鹽各地各方面做好就地城鎮化工作的指南。

  這一標準是海鹽縣就地城鎮化工作的深度凝練,借鑒浙江省及省外經驗,結合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的各項政策,兼顧城鎮化發展水準和發展品質的思路,涉及人口結構、經濟發展、環境友好、社會發展、城鄉統籌、要素流動6個方面41項關鍵指標,規定了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評價指標內涵與計算方法和評價實施要求,反映既定城鎮化數量情況下所能滿足城鄉居民生産、生活和生態需求的城鎮化品質。

  據海鹽縣農辦副主任方忠明介紹,與其他地方不同,由於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靠近上海等中心城市,目前海鹽已有62%的家庭基本脫離第一産業,工業經濟能夠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因此海鹽農村發展與很多地方最大的不同點是就地城鎮化。

  自2012年被列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縣以來,海鹽縣以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為切入點,通過“確權”、“賦能”、“同待遇”,探索出一條中國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有效路徑,逐步形成了“就地城鎮化”的發展模式。但發展到什麼狀態算是達到新型城鎮化,目前在國內還沒有統一的路徑和標準,也沒有統一的綜合評價系統進行衡量。

  “因此,需要用標準的形式形成統一的評價指標,便於就地城鎮化海鹽模式向更大範圍複製和推廣。”崔建明説,為了把這些年就地城鎮化改革成果固化,形成可量化、可複製的工作模式,海鹽縣想到了標準化,即通過提煉總結多年工作成果和經驗,形成標準化體系,以標準指導後期工作,同時也能夠以標準指標體系考察工作成效。海鹽縣以建設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為契機,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把美麗鄉村標準化和就地城鎮化標準化融合推進,形成了獨具海鹽特色的城鎮化標準體系。

  在《就地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出臺之前,海鹽縣已經發佈了24個城鄉一體化地方標準,涉及到農業生産、農村産權交易、農村資産管理、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鄉村村容環境治理與維護等方方面面。為了推進標準的實施,海鹽縣制定了工作計劃,安排了專項資金,面向鄉村和政府部門展開了標準宣貫培訓,行政部門對利用標準推動工作的認識大大加強,標準化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標準化規範農村産權改革、引導産業發展,支撐海鹽農村經濟的優質産業體系初步形成,就地解決農民就業“非農化”。截至目前,海鹽流轉土地超過9300多公頃,土地規模化經營率接近60%,形成了由56家農業龍頭企業、189家農業專業合作社、301個農場組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農業收入連年增加。標準化均衡城鄉公共服務水準,就地實現農民待遇“市民化”。按照“做大做強縣城、做精做全集鎮、做美做優農村”的思路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市文明和服務不斷向農村延伸,實現生活優雅的目標。目前,教育、交通、社保實現了全縣覆蓋,公交村村通,城鄉公交兩元一票制,村村都有醫務室和健身場所,每個鎮都有燈光球場和室內體育活動場所。村村建立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並實現了村、鎮、縣三級網上辦事的互聯互通,村民家門口就能辦理相關事務。

  以標准保障農村環境持續優化,打造“生態優美”。通過實施村莊規劃與佈局規範,海鹽優化形成了“1個縣城+9集鎮+69個城鄉新社區”的縣域空間佈局。全面實施了集鎮、村莊、河道、道路四位一體的保潔機制,鄉村環境面貌一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