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完善工作體系 助企業用好技術性貿易措施

  • 發佈時間:2015-12-04 08: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東中山檢驗檢疫局 劉國雄 羅偉鴻

  檢驗檢疫部門作為一個以技術為依託的綜合執法部門,在我國履行加入世貿的承諾、助力廣大企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為進一步完善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體系,促進我國企業品質技術水準提升,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運用好技術性貿易措施,提高檢驗檢疫部門服務外貿發展水準: 引入風險分析,完善合格假定評價體系。建立“合格假定”評價體系,基於評估和統計,對滿足一定條件的出口商品無須經過抽樣、檢測等合格評定程式,採取對企業品質安全保證能力評估或驗證等方式進行合格評定,判定其符合進口國(或地區)技術規範的強制性要求的檢驗監管模式。其理論基礎來源於數理統計領域的“假設檢驗”理論,也稱之為統計假設檢驗,是一種基本的統計推斷方法。具體來説,我們應該改變強化事前審批的思維,建立“黑紅名單”制度、品質評議公告等事中、事後評價模式。通過對企業品質安全保證能力的綜合評價,對實施法定檢驗的出口産品,假定産品品質合格。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行業性品質安全問題産品,及時調整檢驗監管措施,強化事後監管。對於不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及反欺詐等因素的商品,引入合格保證和抽批檢驗等方式,提高監管效率。對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及反欺詐等因素的商品,實行動態的分類管理,引進“自我聲明+風險評估+符合性評價”等新的監管模式,對進出口企業建立檢驗檢疫品質監管檔案,實施分級管理。 加強實驗室改革,通過組建實驗室聯盟或集團提高應對能力。質檢系統應鼓勵有條件的實驗室參加國際認可,儘量取得國際認可資格,檢驗檢疫實驗室還要開展有針對性的,特別是涉及安全、衛生、環保及反欺詐等方面的技術儲備和能力驗證活動,提高應對能力。根據TBT協議的有關鼓勵條款,鼓勵檢驗檢疫系統的實驗室儘量接受和採用國際標準。只有採用國際標準進行檢驗,才不會被認為對國際貿易産生不必要的障礙,才不會引起貿易爭端。即使面臨貿易訴訟時也不怕理虧。對於目前我國缺乏檢驗標準的項目,可以先行採用國際公認的標準,在對有關檢驗技術消化吸收後再轉化為我國的標準。對於現行已經使用的檢驗檢疫標準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儘量向高水準的國際標準靠攏。比如,近年來,廣東中山檢驗檢疫局加強轉基因檢測能力建設,其實驗室順利通過英國等國家的能力驗證,為確保中山轄區進出口農産品轉基因安全起到很重要的保障作用。 積極構建預警體系,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能力。一是要充分發揮全國技術性貿易措施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我國政府部門間協調,形成合力。在制定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式前廣泛徵求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利益相關方的意見。二是要充分發揮國家技術壁壘諮詢點的窗口作用,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時的資訊服務。三是要廣泛設立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基地,加大評議工作力度,提高評議工作品質。檢驗檢疫部門應積極掌握、熟悉評議過程和規則,加大對評議的人力、財力支援,加大對外交涉力度,提高我國評議意見在國外採納的比例,使其最後出臺的措施對我國産品出口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低水準。四是要加大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專門人才的培養。目前依靠全國TBT-SPS諮詢點的工作人員,要完成收集、整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資訊比較困難,不利於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應對。 加快技術性貿易措施法律法規體系和國家技術標準戰略實施。我國現有外貿法沒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制定、運用、管理做出過適當的法律規定,已經不能適應外貿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儘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制定適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法律條文。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離不開國家整體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檢驗檢疫部門應建立一個包括標準體系、認證體系、技術體系、法律體系和資訊體系在內的、立體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系統。一是要實現技術標準體制的戰略轉型。將我國技術標準管理體制、運作機制和標準體系從“計劃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轉移。二是要實現標準制定和科研工作的相互協調,建立差異化的標準體系。要大力鼓勵企業參與標準的制訂,使技術標準真正成為科研成果産業化的橋梁和催化劑。三是要鼓勵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技術標準。政府部門應在政策上對我國企業制定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標准予以支援。四是要促進我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化。在我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化進程中,存在重點解決對國際與國外標準跟蹤研究不夠、缺乏有效採用國際標準、對國際標準影響程度低、國際標準沒有充分體現我國技術要求和經濟利益等問題。 總之,世界經濟正處於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國內外經濟形勢與國家政策的變化雖然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構築了倒逼的市場氛圍,但還不足以克服企業創新能動性弱的“惰性”。為了彌補市場倒逼力度的不足,推動我國順利通過“中等收入陷阱”下半場考驗,實現産業從資源依賴型、勞動密集型的高碳增長模式向低能耗、技術密集型、創新驅動型的低碳發展模式轉變。使資源依賴型、勞動密集型的高碳增長模式向低能耗、技術密集型、創新驅動型的低碳發展模式轉變。當然,在倒逼機制的實施過程中,將“更安全,更環保,更綠色”的壓力變成産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抓手,還需科學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技術層次的企業在政策體系、機制改革等方面的承受力度,真正做到科學倒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