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造就資本輸出大動脈
- 發佈時間:2015-12-04 01:0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參考報》記者3日從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主辦的“一帶一路”與投資新空間暨新書發佈會上獲悉,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的“一帶一路”的投資正造就中國資本輸出的大動脈,也將掀起下一輪並購浪潮。
這部《一帶一路——架起中國夢和世界夢的橋梁》(以下簡稱《一帶一路》)認為,三大領域對外投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合作和高端製造業。
基礎設施方面,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年到2020年,亞太地區約有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而據世界銀行測算,從現在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要量是70萬億美元,平均每年4萬億美元。
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志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新興國家,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以東盟國家的電力設施為例,在東盟國家內,很多地方至今還沒有通電。2011年數據顯示,除新加坡的通電率(佔人口百分比) 達到100%外,其餘東盟國家通電率仍較低。汶萊、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僅次於新加坡,印尼、寮國和菲律賓通電率為70%左右,緬甸、柬埔寨通電率僅有48.8%和34%。
而在能源合作方面,亞洲國傢具有豐富的能源資源,但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資金技術瓶頸,合作勘探開發、能源管道及電力設施建設等領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進入2014年,低迷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未能阻斷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雖然海外能源礦業並購交易金額出現大幅度下降,但交易數量仍相對穩定。
不過,張志前也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能源礦産方面的投資比例依然偏低。“要保障工業化進程中高速增長的資源和能源需求,我國在能源礦産領域的投資仍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高端製造業方面,我國在資訊技術、新材料及高科技含量較高的製造業領域(高鐵、核電等)具有相對優勢,在這方面部分鄰國發展較為落後,有望承接我國製造業的轉移。
《一帶一路》指出,“一帶一路”還構築了亞洲與其他洲之間的洲際合作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兩端是當今國際經濟最活躍的兩個主引擎:歐洲聯盟與環太平洋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大部分國家處在兩個引擎之間的“凹陷地帶”,經濟發展水準與兩端的經濟圈落差巨大,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嚴重不足。“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在空間上形成串聯中外的軸線,成為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互惠互利、交流合作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