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的傳統金融風險在上升”

  • 發佈時間:2015-12-03 02:31:0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京報訊 新常態下金融應該如何助力經濟發展?12月2日,在新京報主辦的“經濟新動力 金融新格局”2015年中國青年經濟學人論壇上,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吳慶、人大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等青年經濟學家對此問題展開討論。

  其中,張明指出,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將繼續下行,人口紅利正在終結;在改革上,無論是供給改革還是結構性改革都很難,經濟領域的改革都“説得多做得少”。

  吳慶則表示,中國金融改革步伐走得較快,但是具體能走多遠,還不能太樂觀。“全球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但凡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進入發達國家,都遭遇了金融危機的洗禮,未來幾年,中國的傳統金融風險在上升。”

  在劉元春看來,中國的金融發展呈現出“蕭條性泡沫”的特點,“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這些故事就是衰退性的泡沫,今年的股災和匯率的恐慌,已經向我們宣告了中國的衰退式泡沫上升到很高的高度了。”

  ■ 嘉賓觀點

  吳慶:

  改革難是因為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12月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吳慶在2015年中國青年經濟學人論壇上,闡述了對於金融改革的看法。

  在他看來,中國的金融改革中容易的部分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吳慶詳細論述了金融改革在進入深水區之後的三個難題:第一個難題是改革涉及更多、更深的利益主體,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是以前的改革沒有觸及的。

  第二個難題是參與改革的博弈主體多了很多,以前改革的決策,只是很少的人決定,現在參與者多了以後,利益主體多了,聲音不一樣,決策就變慢了;第三個難題是還沒有形成關於改革的共識,在很多基礎性問題上還有很多爭議。

  在論壇上,吳慶還表示雖然中國的金融改革走得快,但是對於能走多遠,他持悲觀態度。在他看來,金融改革涉及多個方面,比如VC和PE就和産業結構掛鉤。“在美國,模組化的産業結構下,VC投資的公司市場份額有可能一個月之間從1%漲到50%,但中國很難取得美國那麼好的利益。”

  張明:

  未來財富管理行業會有大發展

  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闡述了他的三個判斷。

  在他看來,過去的融資是間接融資主導的金融體系,現在利率市場化的衝擊會對間接融資體系造成很大的影響,未來的十年一定是中國直接融資大發展的十年。

  同時,張明也認為,未來幾年財富管理行業會有大發展,因為利率市場化打破金融抑制的環境,大家開始尋求更高的回報,資本賬戶開放也給投資全球提供了空間,未來廣義的資産管理行業會有很大的發展。

  最後,張明還談到未來五到十年也是中國金融風險凸顯的時期,“全球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但凡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進入發達國家,都遭遇了金融危機的洗禮,未來幾年中國的傳統金融風險也在上升。”

  劉元春:

  警惕中國經濟的四大泡沫

  在2015年中國青年經濟學人論壇上,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對未來可能産生泡沫的市場進行了預測。

  “實體經濟本身的投資收益率和預期下降,而我們卻要製造故事,拼命地往裏注水,忽悠大家往故事裏注水。”在劉元春看來,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這些故事就是衰退性的泡沫,我們講的故事越多,問題就越複雜。

  劉元春認為今年股市震蕩和匯率的恐慌,宣告了中國的衰退式泡沫上升到很高的高度了。他在論壇最後預測了接下來會産生泡沫的幾個市場:第一個債市,第二個房地産,第三個是新興産業的泡沫,第四個是以外匯市場為主體的衍生工具的泡沫。

  在他看來,房地産市場,一線的泡沫和三四線的持續衰退形成的虹吸現象是中國下一步面臨的大問題,而這四大泡沫在某種程度上比今年演化出的股災風險還要大。

  劉元春認為我們既要保持對於市場的信心,也要提高警惕。在他看來,中國最大優點就是市場機制轉換很快,市場不行轉換成政府,政府不行轉換成市場,“我們一定要高度提防,雖然沒有大爆炸,來一點小浪潮把你卷走還是很有可能的。”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鵬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