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吉林通榆:電商精準扶貧見成效

  • 發佈時間:2015-12-01 08:55: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春12月1日電(記者段續、郭翔)在吉林省通榆縣,農民霍亮開了一家名為“最草原養生坊”的網店,每月給自己貧困的家庭帶來1000元左右的額外收入,“主要代理小米雜糧,最近置辦了智慧手機,網店經營起來更方便。”霍亮説。

  通榆地處吉林西部,貧困人口多,扶貧任務艱巨。這個縣盛産綠豆、葵花等農産品,是許多農民賴以為生的主要農作物。放在以前,品質優秀但卻知名度不高的雜糧少有人問津。

  如何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魔咒?通榆找到了電子商務這一“神器”,在政府指導下,許多貧困農民像霍亮一樣開上了網店,雜糧産品“量價齊升”,增收效果顯著。

  農民楊曉峰體會深刻,“以前白高粱米三塊多一斤,現在打上包裝,註冊品牌,網上一斤能賣五六塊。”兩個月銷售1萬多斤的“奇跡”讓楊曉峰認準了電商這個“聚寶盆”,帶著一幫“窮哥們”幹得更加起勁兒。

  在通榆,電商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思路已經成為共識。通榆縣資訊化建設比較早,2011年就被確定為吉林省電子政務試點縣,對農民電商技能的培訓和品牌打造持續數年,效果逐漸顯現。

  “電商扶貧像做一桌大餐,需要不同食材配合。”通榆縣委書記孫洪君説,“真正改善貧困地區民生還需要在網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培訓引導、品牌打造上持續投入。”

  如今,通榆縣葵花、雜糧雜豆、小米等農産品的網上銷售已佔總銷量三成以上,農戶增收千元並不鮮見。嘗到了甜頭之後,通榆縣計劃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年均減貧2.5萬人左右,到2020年,完成貧困村電商扶貧全覆蓋。

  除了真金白銀的收入,電商也給貧困人口帶來了思想變化。“村民對資訊技術更嚮往,更主動接觸網路。”躍進村第一書記張磊説。這個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為貧困人口。

  通榆利用電商精準扶貧的舉措,也讓不少企業看到商機,來自浙江的牟文建註冊成立了雲飛鶴舞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不僅通過自有平臺售賣特色農産品,還研發了一款針對農民電商群體的手機客戶端,“對農民進行包裝設計、價格制定、渠道行銷等培訓。”牟文健説。軟體與吉林省農村信用社合作,未來還會根據客戶需求陸續推出各類農村金融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