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耕加工“非煤”崛起

  • 發佈時間:2015-12-01 08:33: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晉斌馬玉

  山西蕎寶圍繞小雜糧苦蕎開發出的苦蕎健茶、苦蕎香米、苦蕎麥片、苦蕎醋、苦蕎速食麵、苦蕎保健枕、苦蕎床墊不僅讓雜糧主食化,而且實現了雜糧的飲品化、保健化和家居化。

  山西水塔集團以科技研發為引擎,打造健字號醋膠囊,實現了山西陳醋從調味品到保健品的實質性飛躍。

  改變的不只有雜糧、釀造業,其他産業如中藥材、幹鮮果等特色産業也都紛紛走向精深加工、産業融合之列。

  山西農業推進的七大産業振興工程成為最大亮點。由此,以“大食品”的視角發展“三農”,以一二三産融合的新業態實現農業的生態化、現代化,已成為山西發展非煤産業的一個大手筆。

  “七大産業”成為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水塔集團位於“中國醋都”清徐縣,是國家八部委確定的首批全國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一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萬畝高粱基地,擁有老陳醋、保健醋、醋飲料、醋膠囊等系列産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並批量出口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現已形成集原料基地、科研開發、制曲釀造、包裝運輸、行銷策劃、旅遊文化于一體的企業集團。

  “水塔”牌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老陳醋釀製技藝,被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水塔依託雜糧精深加工只是山西雜糧振興産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山西陸續啟動實施了雜糧、畜牧、中藥材、果業、設施蔬菜、糧食高産創建、釀造等七大産業振興工程。産業振興一躍成為山西做好非煤産業、農業轉型發展的關鍵詞。

  而這一思路的浮出源自於山西農業發展的省情——

  農牧結合地帶、擁有6000萬畝草場,世界雜糧王國,水果生産的黃金緯度帶等地域優勢造就了山西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肥羊、雜糧、陳醋、太行小米、核桃、紅棗。

  特色資源優勢奠定了山西農業産業的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與此不匹配的是,特色産業發展規模小、産業化程度低、品牌影響力不強,這些優勢加不足催化了山西省政府因勢利導,加大産業振興計劃的出臺。

  圍繞特色農業,七大産業振興工程開啟了山西特色農業現代化的佈局:太行山上的高蛋白玉米畜牧業板塊、雁門關外的草食畜産業板塊、呂梁山裏的乾果雜糧産業板塊、晉中盆地的蔬菜畜禽産業板塊、晉南盆地的糧果産業板塊,一幅幅新業態繪就了山西特色農業的産業化版圖。

  同時,在政府的規劃引導下、各類資源不斷向優勢産業和企業聚集,逐步形成了糧食、畜禽、乳品、果品、蔬菜、薯類、油脂、中藥材等加工産業集群,形成了以永濟市、清徐縣、小店區、文水縣、平遙縣、榆次區、太谷縣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聚集發展區域。

  “現在知道巴氏奶才是品質最好的牛奶。”九牛牧業的早餐工程遍佈太原市各社區後,市民曹飛説。

  “九牛牧業成為太原市民對牛奶重新定義的啟蒙者,它佔領區域市場的模式提振了奶農的信心。”山西省農業廳副廳長雷郭堂説。

  畜牧振興工程啟動以來,連續三年,山西畜産品保持兩位數增長,家禽、奶牛、羊在全國都排前10位,每年增加近1000個養殖場,農民每人平均牧業純收入達到700元。圍繞畜産品,飼料加工、食品、運輸業、飲食服務等産業被激發並散出活力。

  政府引導人財物在農業産業中的優化配置

  “我已經記不得這是第幾次走進省政府的會議室了。”太行紫團總經理李兵芳説。11月13日,山西省政府委託發改委農村投資處、農業廳農産品加工局組織金融和政府職能部門為天一牧業、紫團集團召開協調會,集中解決這兩個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

  近年來,省級政府層面為單個企業協調問題成為山西農口的一個常態。在農業産業發展上,政府應該如何站位不缺位一直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層面思考的課題。後來形成了政府主要職能是規劃引導、服務協調的共識。

  在這一理念下,政府制定了産業規劃佈局後,省政府層面配套的惠農政策和工作機制陸續落地:政府協調會為單個或幾個企業服務解決用地、用電、信貸、擔保等一系列困難成為一種常態。

  《關於推進特色農産品産業支撐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山西省特色農産品産業支撐項目指導目錄》、《山西省特色食品行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等先後出臺,並捆綁、新增財政資金予以項目貼息,三年來山西撬動銀行貸款1000多億元投入到農業産業化中。

  招商引資引智,引進支撐産業化的大公司、大品牌,隨著中糧、中農發、寶迪、恒天然等企業的進來,引領山西特色農業産業快速發展;同時大力發展山西本土的企業,創造本土品牌,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大象農牧、水塔陳醋、振東藥業等一批本土産業冉冉升起。

  同時,政府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實現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農民)“四位一體”的有效運作模式,有效支撐了企業做大、銀行得利、産業做強、農民增收。

  2014年,山西省委副書記樓陽生在調研農業産業化時,提出了山西農業産業化發展要更加注重人才、資本、科技、流通“四位一體”發展的思路。

  一系列政策資金的扶持引導實現了人財物等要素在農業産業中的配置集結,形成産業集聚的同時,也改變了山西特色農業小主體無法匹配産業化大市場的窘境。如今,山西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已有413家,上市的涉農企業達10家,在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的有200多家。2015年農産品銷售收入可望達到1400億元,而五年前,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僅有188家、銷售額是375億元。

  跨産業融合和精深加工雙輪驅動農業增值

  “漫山遍野的馬鈴薯花兒,亮出了大農業新風采。”閻維文的一曲歌唱出了山西嵐縣的馬鈴薯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景象。今年7月,山西嵐縣舉辦了首屆“馬鈴薯花開了”旅遊文化節,打造馬鈴薯成為嵐縣的主導産業後,當地政府開始拓展馬鈴薯産業鏈條,發展脫毒育苗、種薯種植等上游農業産業,下游發展馬鈴薯主食加工,開發出百種馬鈴薯宴,發展馬鈴薯花休閒觀光,將小馬鈴薯做出了大文章。

  沁州黃企業在小米種植加工的基礎上研發出適宜嬰幼兒和中老年食用的“谷之愛”米粉系列産品,開啟了“輔食進入小米時代”;水塔陳醋升級産品,開發食用、保健、飲品功能醋品的同時,發展高粱種植、醋産品流通、醋文化産業園等産業,將食品與文化、旅遊、醫藥等産業相融合。

  特色農業區域化佈局提升産業化規模和水準的同時,也推動了産業鏈條的雙向延伸和一二三産業的融合,從田間到餐桌、從農業到旅遊等完善的産業鏈條成為農業産業的新業態,食藥産品保健化則成為各個企業在精深加工中要增加值的主要手段。

  其中,企業自覺在科技上的投入成為支撐精深加工的主要驅動。據統計,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每年的科研經費超過5億元,近30%的重點龍頭企業科研經費超過100萬元。同時,龍頭企業通過自建或與科研院所合建研發機構,加大關鍵技術攻關,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目前,40%的省級龍頭企業中自建或合建了研發機構,水塔、青玉油脂、九牛牧業等一大批企業還設立博士後工作站。

  汾酒集團技術中心是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是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山西水塔老陳醋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組建了山西老陳醋科研中心,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該企業還將傳感技術和生物技術等引入制醋領域,採用微波滅菌、高速離心和陶瓷膜過濾等,滅菌和沉澱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

  由此,山西農業七大産業振興工程為抓手的非煤産業崛起實踐中,大食品的理念驅動著一二三産業融合,塑造催化出了山西雜糧、太行小米等八大區域公共品牌,並凝聚成為山西特色農業産業的核心動力,開啟了山西大農業時代的大幕,農業的發展方式呈現出多元化態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