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了澳潛艇,日本竟“拼了”

  • 發佈時間:2015-12-01 03:34: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期特別關注

  澳大利亞新一代潛艇發展計劃總投資將超過500億美元,是該國歷史上最大的國防採辦項目,也是國際軍火商競爭的焦點。面對德國和法國的強大競爭,日本提出將向澳大利亞100%轉讓更大版本蒼龍級潛艇的絕密技術。那麼,澳大利亞潛艇裝備發展如何?日本潛艇在技術上有何優勢?日本為何如此重視這份合同?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11月22日在雪梨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佩恩會晤,議題就包括澳海軍潛艇換代計劃。日本一直大力遊説澳方選擇日本現役最先進的蒼龍級潛艇,但眼下面臨德國和法國製造商的強大競爭。

  共同社報道,為了達成這筆交易,日本也是“拼了”。一名防衛省人員説:“把連向美國都沒有透露過的潛艇技術出口給澳大利亞,是艱難的決定。”

  水下利器:情有獨鍾

  澳大利亞海軍一直青睞于潛艇裝備的發展。早在20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海軍就擁有了一支實力不俗的水下力量。當時,澳大利亞海軍從英國採購了6艘奧伯隆級潛艇。澳大利亞引進後,進行了多次改裝,主要是配備了反艦導彈和新型聲吶,提高了綜合作戰能力。20世紀末,澳大利亞海軍又建成了目前現役的6艘科林斯級潛艇。

  澳大利亞海軍現役6艘科林斯級潛艇全部是在2000年左右服役,雖然通過實施“大洋-1429計劃”和“大洋-1439計劃”,科林斯級潛艇都進行了現代化升級,但是科林斯級潛艇到2025年將到達服役年限。根據澳大利亞海軍勾畫的2025年“未來艦隊”計劃,潛艇註定是艦隊拼圖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科林斯級退出歷史舞臺之後,如何填補水下作戰力量的空白,繼續保持強大的水下威懾將成為澳大利亞海軍面臨的重大問題。因此,研製新型常規潛艇,實現水下力量的更新換代,成為澳大利亞海軍積極推動潛艇裝備發展的主要推力。

  綜合澳大利亞各方透露的資訊,新一代潛艇建造數量為12艘。這主要是因為現役6艘科林斯級潛艇的數量規模大大限制了澳大利亞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雖然科林斯級潛艇性能十分先進,但由於一些潛艇總是需要輪流進行維修或升級改裝,並非所有6艘潛艇都能夠隨時處於可用狀態,通常僅有3—4艘潛艇處於可用狀態。顯然,6艘潛艇的數量規模是不夠的。如果擁有12艘潛艇,則大約有8艘潛艇可同時執行任務,可保證有2艘潛艇持續在外海部署,同時可在近海部署一定數量的潛艇。而且,12艘潛艇的艦隊規模還能夠在工業建造中提供一個長期的建造策略,實現規模化效益。該級潛艇仍將採用常規動力方案,雖然與科林斯級潛艇一樣使用常規動力,但新一代潛艇的航速和續航力無疑都要超過現役科林斯級潛艇,而且可能採用新型AIP系統(如燃料電池等),其水下待機時間會更長,而且更加安靜,難以被發現。考慮到新一代潛艇將在遠洋活動,需要攜帶足夠的燃料,而且還要配備種類繁多的艇載武器和感測器,其噸位必然將超過科林斯級潛艇。澳大利亞新一代潛艇的艇載武器也尚未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該級潛艇將裝備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和無人潛航器,攻擊能力要大大強于科林斯級潛艇。

  建造廠商:花落誰家

  澳大利亞海軍新一代先進常規潛艇項目已被命名為“大洋-1000”項目,其預研工作開始於2008年,2010年開始概念設計工作,採用何種建造方式將是該項目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如果僅僅依靠本國的工業基礎和研究力量,澳大利亞不可能完成新一代潛艇的建造。因為澳大利亞潛艇公司(ASC)是本國建造商的首要選擇,該公司也是科林斯級潛艇建造商,不過科林斯級潛艇建造完成以後,就再沒有建造其他潛艇。

  如果是直接從國際市場採購潛艇,也難以滿足澳大利亞海軍的需求。目前,國際市場上擁有大量的常規潛艇。與本國建造相比,直接採購方案具有許多優勢,包括交付可信度高和整體採購費用低,尤其在採購大批量潛艇時費用可能會更低。但直接採購方案也存在不足,例如出口型潛艇的航程和續航力通常不大,無法抵達更遠的外海,也無法維持更長的時間,尤其是法國的鲉魚級、德國的214型等出口型潛艇,水下排水量不足2000噸,其航程和續航力還達不到科林斯級潛艇的水準。再如,這些採購的潛艇與潛在對手的潛艇相比,沒有突出的能力優勢。

  由此可見,“聯合建造”將成為澳大利亞發展新一代潛艇最切實可行的方法。聯合建造的方式很多,其中最流行的方式是一國在他國技術轉讓支援下在本國建造。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為潛艇建造國帶來先進的潛艇建造技術和工藝,加強工業基礎,而且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推動經濟發展。澳大利亞也傾向於選擇這種聯合建造方式。因此,為了競爭到澳大利亞史上最大的裝備採辦“蛋糕”,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廠商紛紛出手,積極推出自己的建造方案。法國艦艇建造局推出了“短鰭梭魚”Block 1A設計方案,號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該方案參考了法國海軍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艇長超過90米,水下排水量超過4000噸,可服役至2060年。艦艇建造局聲稱,如果贏得澳大利亞新一代潛艇建造合同,法國將提供一种先進的隱身技術,該項技術從未向其他國家透露。德國潛艇製造巨頭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也推出了一個4000噸級的新型潛艇設計方案,而且提供了更為優惠的造價,並承諾在潛艇全壽命週期過程中節省10%~20%的經費,從而節約數十億美元的成本。此外,法國與德國都曾表示,他們將會在贏得合同的基礎上,在阿德萊德建立潛艇學校和潛艇設計與維護中心,並向澳大利亞提供最機密的技術。

  轉讓技術:投其所好

  日方對這塊“大蛋糕”表現出極大渴望。贏得這筆合同是首相安倍晉三把日本軍事力量和防務裝備推向海外的步驟之一。

  與法國、德國相比,日本屬於澳大利亞潛艇合同競爭的後來者。日本方面提供的是更大版本的蒼龍級設計方案。目前,蒼龍級AIP潛艇長84米,寬9.1米,水下排水量4100噸,水面航速12節,水下航速20節,可攜帶導彈和魚雷,能夠執行反潛、反艦等任務,被視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技術最先進的常規潛艇。與法德兩國推出的潛艇方案不同,蒼龍級潛艇是現役潛艇,已經在海上部署和巡邏,許多性能得到了充分驗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擁有悠久的潛艇設計和建造史以及活躍的造船工業。從1989年以來,日本每年都有1艘潛艇下水,其中1989—1995年間共建造了7艘春潮級潛艇,緊接著是11艘親潮級潛艇的建造,此後是建造蒼龍級潛艇。截至目前,日本以近乎1年1艘的速度建成服役了6艘蒼龍級潛艇。這樣,日本三菱重工集團和川崎重工集團的潛艇建造廠在20多年的時間裏連續保持了建造潛艇的能力,而且單艇的建造費用比科林斯級潛艇低得多。例如,親潮級潛艇單艇建造費用約5.4億美元,而科林斯級潛艇的單艇建造費用高達10億美元。

  2015年10月初,日本向澳大利亞派出了由政府高層官員石川正樹領隊,包括海上幕僚部海軍少將、三菱重工集團管理人員等在內的12人高級訪問代表團。該代表團不僅向澳大利亞全面闡述了日本潛艇建造工業的優勢,而且就軍事技術轉讓、合作方式以及語言文化障礙等可能存在爭議的問題展開了直接的對話。關於軍事技術轉讓,日本方面強調願意100%地將潛艇技術提供給澳大利亞,相關技術具體包括先進的焊接技術、絕密的隱身技術、作戰系統整合、可抗颱風的全天候通氣管系統以及提供先進AIP系統的選項。關於合作方式,日本方面提出兩種建造方式,要麼所有潛艇都在澳大利亞建造,要麼第一艘潛艇由澳大利亞人監督、在日本神戶造船廠建造,後續潛艇在澳大利亞建造。日方還計劃讓澳方派出數百名工程師,前往日本接受培訓,並在三菱重工集團和川崎重工集團技術專家的監督下建造一艘潛艇模型。關於語言文化障礙,日本方面特定指出,兩國合作不會存在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問題。

  由於日本方面的後程發力和緊急追趕,似乎在澳大利亞新一代潛艇建造合同競爭中稍佔先機。但究竟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獲得這個澳大利亞成立聯邦以來規模最大、歷時最長、耗資最多的國防採辦項目,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