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價高幾倍 進口豬肉漸“失寵”

  • 發佈時間:2015-11-28 06:34:1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州日報訊 (記者井楠)“進口豬肉並不像傳説中那麼好賣,又貴,沒有辦法,我們幾個老闆乾脆撤賣了類似産品。”本週五,濱江東路菜市場,凍肉檔口的楊老闆如是告訴廣州日報記者;在廣州日報記者抽樣調查的若干個零售檔口中,只有不到20%的商家目前仍在銷售進口豬肉,進口豬肉與進口牛肉的遭遇冷暖兩重天。

  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肉其實與本地肉的營養價值相差不大,不必盲目追捧;網路銷售良莠不齊、價格未必便宜,購買時也應慎重。

  進口豬肉:

  不太受消費者“待見”

  在這個電商發達、熱賣進口食品的年份,進口肉類産品是否真如傳説中那麼好賣呢?

  廣州日報記者深入調查了廣州本地市場,發現讓國內養殖企業大為頭疼的進口豬肉産品,在零售市場上的銷量其實不佳。

  在廣州日報記者抽樣調查的天河區超市、海珠區零售店與越秀區菜市場中,凍肉銷售櫃檯上,只有不到20%的商家銷售進口豬肉;而其中,數量眾多的超市或檔口負責人都表達了上述楊老闆的意見:由於實在賣得差、乏人問津,很多商家都撤掉了進口豬肉的銷售;從開始出售到撤銷産品,都是2年內的事件,可謂名副其實的“一陣風”行情。

  而在現有的若干個檔口,記者看到,伊比利亞黑豬肉的價格高達90元/300克,折合成每斤高達150元,比同一個市場銷售的黑毛土豬肉的價格高出了近4倍。就連普通的白豬肉,進口排骨的價格也在30~35元/斤之間,要比普通豬肉價格高出30%~40%,與土豬肉的單價不相上下。價格高昂自然導致吸引力降低。而正在買進口牛肉的林小姐則表示:“進口豬肉的味道遠不如本地土豬肉的味道”。

  進口牛肉:

  生意蒸蒸日上

  但與進口豬肉的遇冷不同,進口牛肉的生意卻是蒸蒸日上,冬季來臨之後,不少廣州年輕家庭都喜歡烹飪“牛排”,增大了牛肉的消費量。濱江東路某超市的牛排類産品銷量11月環比增量高達50%以上,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以上。

  肉類消費三大誤區

  誤區一

  進口豬肉都比國內豬肉便宜

  部分消費者誤以為:國外企業規模化養豬,豬肉成本低廉,進口肉一定比國內豬肉要貴。其實,北美各國的人力資源成本較高,豬肉的養殖成本並不低,而且,加上進口肉類的運費與稅費,從新牧網的統計數字來看,多數進口豬肉的零售價格比土産豬肉的價格只高不低。之所以還能在中國有市場,是因為,目前多數的進口豬肉並非直接流入了零售市場,而是85%流入了食品加工企業,做了火腿腸、肉罐頭,進口豬肉在加工類似産品上優勢明顯。

  誤區二

  網店進口肉價都比零售店便宜

  進口肉市場在中國內地市場正在起步階段,定價比較雜亂。廣州日報記者對比澳大利亞某品牌“和牛”牛小排的價格,在廣州天河區大型超市中的350克重量的單價不過328元,但在某大型農産品網站上的一模一樣産品,售價高達398元,兩者價格相差21.3%。而且,與水果雞蛋不同,據兩家農産品網站介紹,類似平臺較少針對進口肉做促銷活動。

  誤區三

  進口肉都是綠色食品

  廣州日報記者赴澳大利亞市場採訪後發現,該國在肉牛、肉羊的養殖方面,也存在諸多的人工飼養場,不乏流水化生産;在雪梨、墨爾本的肉類專賣店裏,有多類牛羊産品銷售,不同等級價格相差很大,類似中國市場的豬肉有多類劃分一樣。消費者不必一味迷信進口肉類都是綠色食品。

  專家建議:

  不必盲目追捧進口肉

  廣東省中醫院營養學專家認為,不必盲目追捧進口肉,從營養價值來看,進口肉、土豬肉、普通肉的區別不大,而且,目前法律法規對於進口肉類的檢驗限制不多,尤其是進口豬肉,購買時應慎重。綜合“性價比”來看,大型超市的促銷活動較多、品質較有保障,應是購買進口牛肉的較好地點,網路銷售良莠不齊、價格未必便宜,購買時應多加比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