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被指賣假貨阿里巴巴起訴兩公號

  • 發佈時間:2015-11-27 06:36:5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報道

  廣州日報訊 (記者薛松)“雙11”過後,電商平臺阿里巴巴遭遇了少部分新媒體的售假指責,日前,阿里巴巴聲稱“純屬造謠”並將兩家新媒體告上法庭索賠2000萬元。

  對於網路假貨問題,行內人士表示,自去年以來,工商部門和電商平臺加大了對電商售假的打擊力度,假貨比例並沒有那麼高,未來仍需要各方聯手堅持不懈地打假,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放心網購。

  “雙11”後

  阿里巴巴遭遇假貨糾紛

  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的消息,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向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分別提起訴訟,起訴今晚報社、福建省益紅大白毫茶葉有限公司,針對其在新媒體刊登不實內容的行為,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分別索賠人民幣1000萬元。法院目前對兩案均已立案。

  起訴書稱,11月中旬,福建省益紅大白毫茶葉有限公司擁有的微信公眾號“福鼎茶農五月”、微網志賬號“福鼎茶農-五月”發文《一天收了912億,看馬雲如何吐出574億》,今晚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今晚報”發文《“雙11”貓膩:你辛苦搶的那些大牌,竟然被這樣換成假貨》。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第一篇文章以毫無根據的誇張標題,捏造“雙11”退貨574億元的虛假事實,並詆毀公司高管及淘寶網;第二篇文章同樣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下對電商平臺刻意誹謗,惡意影射。兩文大肆貶低阿里巴巴商譽。

  工商總局:

  去年抽檢顯示大部分商品合格

  該起訴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電商平臺假貨的擔憂,電商平臺上的假貨難道已經氾濫成災?目前,國家工商總局並未公佈今年“雙11”商品抽檢結果,但從去年抽檢結果看,“雙11”網購商品的假貨比例遠沒有到如此誇張的地步。

  工商總局曾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對B2C類電商平臺去年11月11日當天促銷的商品進行了抽檢。抽檢結果表明,在207批次的樣品中,大部分為合格真品。同時,也發現了6個電商平臺上的15個批次的樣品屬於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7個批次的樣品品質不合格或標簽不符合法律規定。

  今年,國家工商總局繼續加強針對網售商品的抽檢。本週,工商總局發佈《關於加強和規範網路交易商品品質抽查檢驗的意見》,根據規定,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所在地的省級工商部門負責組織對平臺銷售的商品進行抽檢。對消費者因商品品質問題要求賠償,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不能提供網路商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要承擔賠償責任。在抽檢過程中,平臺要協助和配合抽檢,不得拒絕或者拖延。

  電商:買到假貨 按新消法規定先行賠付

  針對商家售假,阿里巴巴有關人士説,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由於每一筆交易在技術後臺上都有記錄,每個售假者的資訊都有跡可循。

  蘇寧表示,如果發現商家售假,會第一時間凍結涉事商品銷售並下架其所有商品,待查實詳細資訊後,按規則對該店舖進行封店、清退,扣除保證金,永不合作。天貓也表示,商家只要出售一件假貨,將面臨被清退、扣除全額保證金、永不合作。

  關於消費者賠付問題,多家電商表示,第一時間梳理該商品的成交記錄,主動聯繫購買此商品的消費者,告知停用涉假産品,並就地銷毀不用寄回,並按照新消法的規定進行先行賠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