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普洱正芬芳
- 發佈時間:2015-11-26 08:29:24 來源:雲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漢勇 沈浩 黃雪飛
儘管已進入冬季,綠色仍然是普洱市的主色調。
行進在青山綠水間,訪企業、問農家,綠色發展讓人收穫驚喜:有機茶園中,是生態化防控害蟲;茂密森林裏,人工培育的藥材苗在樹丫生長。而對企業來説,應用新技術、研發新産品是重要的話題,科技創新成了發展的主線。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從政府到民間,普洱市保護建設生態的底線不變,靠綠興業、創新驅動的信心和努力不改,跨越發展有了新動力、新活力。
增添更多綠色 謀求發展新方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用綠色生産方式創造高品質的生態産品。普洱市的生態優勢正轉變為新的競爭優勢,為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帶來了強勁的“綠色動力”。
綠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態是普洱最大的優勢。“普洱優越的生態環境是珍稀的自然資源,更是歷代普洱人傳承的寶貴財富,更是最大的資源、最大的品牌優勢。普洱的發展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也絕不能走邊破壞邊恢復的歪路”。這是普洱人的共識。
多年來,普洱市積極順應時代發展,實施“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努力探索和實踐綠色崛起與快速發展雙贏的新路子,並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批准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
普洱市堅持保護是第一政績不動搖,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將國土空間劃分出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根據不同功能區塊的定位,實行不同的開發或保護的措施。目前,普洱市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地、風景名勝區等受保護地區佔國土面積比例居全省首位。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移民等工程,抓好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水源涵養重點區、水土流失修復重點區建設,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0年的64.9%提高到目前的68.7%,植物種類數量居全省前列。
立足特色和優勢,大力推進綠色産業發展。主攻以普洱茶、咖啡、煙草、生物制藥、高原特色食品為重點的特色生物和休閒度假養生兩大主導産業,大力推進綠色農業、綠色工業、綠色服務業發展,建成了生態茶園157萬畝、咖啡園75萬畝、生物藥業30.5萬畝。
以園區經濟、迴圈經濟、節能改造、清潔生産、綠色礦山為抓手,加快發展普洱生物工業園區、林産工業園區、邊貿加工工業園區,建設3個百億元綠色工業示範園區,加快推進園區迴圈化改造,全面實施綠色工業試驗示範工程。以創建文化旅遊養生項目、古村落保護與開發提升、休閒度假品牌培育、A級旅遊區建設、健康養生等示範工程為重點,塑造休閒度假養生旅遊文化品牌,先後榮獲“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最佳休閒小城”、“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十大最具投資潛力旅遊目的地”等稱號。
朝著綠色發展的道路,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圍繞綠色生産方式創業,用高品質的生態産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兩千畝茶園嚴格按照有機茶的方式管理、加工茶葉,先後獲得了國家相關部門以及歐盟、美國的有機認證,有機茶出口到歐盟、美國、日本等地,價格也隨之快速攀升,目前公司茶園的平均畝産值達到了5萬元。同樣是看到了普洱生態優勢的巨大潛力,普洱淞茂醫藥集團在保護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著力進行野生珍稀藥材的保護和開發,並建立了藥材種植和精深加工基地,重點發展靈芝、茯苓、鹿仙草、石斛等藥材。
增強創新動力 拓展發展新空間
在經濟下行壓力大、增速放緩情況下,爬坡過坎,科技創新正在形成新的驅動力。
2009年,天士力控股集團在普洱市投資20億元建設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目前已經形成了集普洱茶種植、初制、提取、科研等全程標準化的現代産業鏈。總經理賈黎暉説,在産業鏈的各環節,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團通過科研創新建立起核心技術優勢——如在特有的葉組配方、安全可控的機械化發酵、自有提取分離技術以及微粉高速分裝技術等方面已受理和獲批90余項專利。2013年,帝泊洱生物茶集團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並成為2012年省級技術中心企業技術創新能力30強。
大企業把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小企業也加強科技創新,拓展出自己的發展新空間。
鎮沅動大鎮金玉農業莊園主要從事水稻、油菜産品種植、深加工。公司負責人楊傑介紹,企業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驅動。公司今年新上兩條國內一流稻米和糧油生産線,所生産的糧油産品遠銷沿海一線城市。公司通過示範種植引導農戶,實現規範化標準種植,示範帶動6000余戶農戶,實現標準化種植水稻5萬多畝。
普洱市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新産品、新項目、新産業為抓手,全面實施科技創新驅動試驗示範工程,建成一批高新技術産業化示範項目。匯源、康恩貝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帝泊洱、龍生等29個龍頭企業獲得省以上名牌産品或著名商標。
科技創新歸根到底要靠人才。一頭抓企業創新,一頭抓素質提升,普洱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立足於在當地培養更多更好的應用型人才,普洱市及市轄9縣1區與普洱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構建起合作交流平臺,提高人才培養品質。2014年8月,普洱學院獲批成為雲南省首批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試點高校,為地方發展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普洱市政府與普洱學院聯合成立“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研究院”、“普洱市東南亞研究院”兩個科研機構。
增進人民福祉 共用發展新成果
發展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四面環山,兩條小河相匯於此,景色秀麗,生態良好。駐足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的那柯裏村,沿著茶馬古道的青石板路,走進百年榮發馬店、那柯裏風雨橋,透過當年馬幫用的馬燈、馬飲水石槽,依然可以感受到這個當年茶馬古道驛站的繁榮和普洱茶的興盛。
今天的那柯裏,借助鄉村休閒度假業的發展,更加熱鬧和繁榮。
通過投入4000萬元,實施地震恢復重建、傳統村落保護等工程,那柯裏成為特色更加突出,環境更加優美,內涵更加豐富的最美休閒鄉村。2014年,在農業部開展的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最美田園推介活動中,那柯裏村被評為“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小組長高家寶告訴記者,小組72戶300多人,現在已經開辦了20多家農家樂,收入高的人家一年有一百萬元以上,全組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5200元,其中鄉村旅遊收入超過一半。“房子建好了,環境變美了,來玩的人逐漸增多,群眾的收入也高了,大家都説那柯裏越來越好在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對於普洱市來説,最艱巨的任務應該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普洱市委、市政府,把扶貧開發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以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落實責任、加大投入、細化措施,實施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力爭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在精準扶貧中,普洱市強化責任、整鄉推進、組團扶村、到戶扶貧。打牢精準扶貧的基礎,對貧困鄉、貧困行政村、貧困戶、貧困人口進行全面摸底核查,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幫助其尋找增收門路;狠抓産業扶貧,大力發展農林牧漁業發展,扶持強農富農産業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拓寬門路,扶貧工作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強化了基礎設施,2011年至2014年,實施12個整鄉推進、2480個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加大了安居工程、易地扶貧搬遷、農村人飲安全問題,農村公路通達等工程建設力度。2011年以來,全市貧困人口從88.5萬人減少到46.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42.1%下降到22.1%。今年前3季度,普洱市農村居民收入跑贏GDP,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057元,同比增長11.3%。
服從服務於國家和省的發展戰略,普洱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資源、文化和生態優勢,以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大膽試、大膽闖,正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和普洱特色的跨越發展新路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