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減貧也要應對氣候變化(經濟透視)

  • 發佈時間:2015-11-26 07:5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史蒂芬·哈勒戈特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底,各國領導人將齊聚巴黎,開始談判新的全球氣候變化協議。在這一關鍵時刻,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氣候變化對全世界消除貧困的努力構成了明顯的短期威脅。如果不立刻採取行動,有可能在未來15年將1億多人推入貧困。

  與較富裕的人口相比,貧困人口更多地暴露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在遭遇衝擊時也更缺乏恢復能力。洪水能在一瞬間沖走莊稼、房屋和其他來之不易的財産;乾旱可致農作物顆粒無收,糧價飛漲;氣溫上升2至3攝氏度,就有可能導致瘧疾發病率上升5%,發病人數增加1.5億人以上。

  氣候變化的衝擊還對人類的潛能造成持久性影響,導致貧困在代際之間延續。例如,在墨西哥,兒童一旦輟學,即使只是遭受洪水等暫時性衝擊,他們繼續完成學業的概率也比其他地區低30%。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貧困增加的主要原因。模擬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全球作物産量損失至2030年可能達到5%,2080年約30%。基於貧困人口面對自然災害的脆弱性,世界銀行最新發佈的報告估計,到2030年,可能會有超過1億人口被推到貧困線以下,其中多數人居住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更為糟糕的是,貧困國家的人民缺少應對這種挑戰以及恢復所需要的支援體系。在低收入國家,貧困人口缺少醫療保險,醫療費中的自付部分超過50%。社會安全網的人口覆蓋率不足10%。

  但是,如果發展政策規劃、實施得當,還是可以很好地保護人民收入、財産和生計,增強其抵禦能力。

  一些國家和地區採取了一系列加強貧困地區抵禦能力、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比如引進抗高溫作物品種和災害預警系統。此類措施成本不高,但能夠挽救許多生命。2013年,當特強氣旋風暴菲林登陸印度戈巴爾布爾,造成的死亡人數不到百人。而1999年,當類似強度的風暴侵襲時,由於尚未建立早期預警系統,沒有疏散計劃,造成上萬人死亡。

  從更長期來看,國際社會只有快速、持續地努力減少有害的溫室氣體排放,才能避免億萬人重新陷入貧困。統計數據顯示,如果20個國家將目前用於能源補貼的資金用來普及現金轉移支付手段,多數人都會從中受益,那些幾乎沒有能源消費的最貧困人口,會成為主要的受益人。

  巴黎氣候大會的參會各方都面對巨大的挑戰,而對於世界各地那些居住在洪水氾濫的平原、脆弱的海岸線和生態體系、耕種著貧瘠農田的億萬低收入人群來説,他們的風險更大。我們必須繼續採取行動,快速採取行動,才能保護他們。

  (作者為世界銀行氣候變化部門高級經濟學家)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6日22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