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集體丟棄長期投資理念?

  • 發佈時間:2015-11-26 01:29:35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管偉

  新基金招募時,基金管理人激情澎湃、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長期持有”,但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近一個季度以來,已有65%的股票型基金更換了30%以上的重倉股。

  對此,濟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在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痛心地表示,“每家基金公司在其新産品《招募説明書》中的風險提示章節裏都會説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但真正行為短期化的,恰恰是基金公司自己。”他表示,現在基金公司都很浮躁,沒有耐心做存量業績,而是一味地新發産品。

  不過有基金經理反駁稱,在A股跌宕起伏的行情之下,難道面臨暴跌,基金只能坐以待斃嗎?

  説是長期持有卻頻繁短炒

  近日,有媒體稱有基金一個月之內,十大重倉股全部更換。事實上,基金頻繁更換重倉股票並不是個案,而是普遍現象。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相較于二季度,三季度已有65%的股票型基金更換了30%以上的重倉股。

  對於股票型基金頻繁更換重倉股,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在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痛心地表示,“每家基金公司在其新産品《招募説明書》中的風險提示章節裏都會説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但真正行為短期化的,卻恰恰是基金公司自己。”

  “這多具有諷刺意味!”王群航告訴記者,在早年發行的大部分新基金募集公告中,都有“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這句話。然而,正是公募基金自己在頻繁短炒。

  《金證券》記者翻閱自2007年以來的多份股票型基金招募説明書發現,此前格式文本一樣的“基金是種長期投資工具”的字眼現在只在很少一部分基金公司及基金産品中仍然保留,更多基金的招募説明書已經不見這句話的蹤跡。

  記者隨機進入幾家基金公司官網,翻閱前幾年發行的股票型基金,並且點開基金原始的招募説明書,已經不見“基金是種長期投資工具”的字眼,但能體現“長期持有”意思的表述仍然存在。如在某基金的《投資策略》章節中,其描述為:“本基金為股票型基金。精選策略用於挖掘成長性較高且估值有吸引力的優秀民營企業上市公司以獲取超額收益。”

  在《投資目標》章節中,其表述為,“本基金採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精選與中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優秀民營企業上市公司股票進行投資佈局,在科學嚴格管理風險的前提下,力求基金資産的中長期增值。”

  不換股只能“坐以待斃”?

  對於王群航的觀點,許多基金經理表示不同意見。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在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表示,“時移事易。由於環境不同,行情自然不同,所持有的股票當然要根據環境的改變而有所改變,總不能死守著一兩隻股票‘重倉到老’吧?”

  該基金經理表示,特別是遇到今年6月份之後的股災行情,如果不換股,那只能是坐以待斃。

  上述在招募書中表達“力求基金資産的中長期增值”的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家公司有各自的投資策略,每個基金的投資策略都不盡相同,當然會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死守一隻或者多只基金也不是個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一家機構進行了測算:如果一隻基金從2007年發行並於當年建倉,即使經歷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波動,只要從當時到現在被動持股不動,所有的基金都有9.7%-13.6%的盈利。

  “少生孩子多種樹”

  “少生孩子多種樹。”對於基金經理的反駁,王群航這樣表示。他認為,現在基金公司普遍存在浮躁心態,一味地新發産品,而沒有耐心去做存量業績,在沒有市場根據的前提下頻繁換股,加大了持倉成本。

  “其實不管短炒還是長期持有,基金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持有人創造價值,使持有人的資産增值。”王群航説,事實上,現在很多基金公司把大量的人力花費在發行新産品上,忽視了老産品業績的增長。這確實是個問題。《金證券》記者統計發現,僅以11月19日為例,市場在發的基金新産品數量達到了76隻,創下了歷史新高。

  王群航表示,從目前的行情來看,發行一隻新基金産品,至少一年半載是不盈利的,這段時間都是用老基金産品的利潤去彌補。如果把存量業績做上去,贏得口碑,同樣能帶來基金整體規模的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