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汽新能源鄭剛:兩年內造出更好電動汽車

  • 發佈時間:2015-11-24 16:15: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9日,在青海省西寧舉行的首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前,第一電動網獨家專訪了北汽新能源掌門人鄭剛。鄭剛表示,電動汽車研發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不能一擁而上,而要循序漸進。“我們有信心在短時期提升自己産品的品質,加大對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力爭在兩年內拿出更優秀的電動車,為改善環境和全國車友服務。”

  鄭剛曾任北汽集團的公關總監,現在以黨委書記兼總經理身份掌舵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反映的是北汽集團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空前重視。北汽董事長徐和誼曾豪言“推出超過特斯拉Model S的産品”,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在鄭剛肩上。

  

  北汽新能源黨委書記兼總經理鄭剛

  新目標 新戰艦 新艦長

  在4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放出豪言:“我説點兒吹牛的話,信不信由你,北汽明年年底超過(特斯拉)models的産品將會推出。”

  徐和誼的自信,或許來自於其麾下的一隻新戰艦和艦長:北汽新能源和該公司的總經理鄭剛。

  3月21日,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新能源)正式掛牌成立。北汽以直屬子公司、股份制公司形式,打造這支駛向新能源汽車這一未知海域的新戰艦,2014年目標的銷售目標就引人注目:2萬輛。

  新子公司的掌舵者是徐和誼的得力幹將,原北汽集團公關總監的鄭剛,調往該公司任職黨委書記兼總經理。與他同行的,還有更多集團層面的管理人員。

  重新樹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目標,對於北汽而言正當其時。回望2008年,北汽集團因為産銷規模的萎靡,引來一汽和上汽的兼併意向。在當時北汽總經理徐和誼的堅持下,頂住了來自各方壓力,將北汽集團保留下來。此後的北汽集團通過與現代和賓士的合作中獲取了不菲利潤和市場口碑,對於自主造車的意願一直沒有放棄。北汽有限和北汽福田雖然在商用車和軍用車市場有著自己的優勢,可在乘用車市場上始終沒有試水。經過兩年的蓄勢待發後,被其引進了瑞典薩博的技術和生産,將紳寶D系列轎車成功國産化並量産上市銷售,E系列入門級小車也在市場獲得不菲業績。

  鄭剛與第一電動記者談到北汽新能源發展的時候特別強調,在北汽最為艱難的時刻,不得不選擇優先發展以紳寶D系列和E系列乘用車來佔據市場。電動車的發展,事實上讓位於傳統車了。

  鄭剛介紹,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當時的北汽新能源仍然堅持小步快跑的研發速度。雖然步伐慢了投入少了,但是在E系列乘用車獲得市場認可時候,北汽新能源決定採用在成熟車型基礎上進行動力換裝的方法,將三年新能源技術的研發轉換為産品。“2012年北汽E150EV電動車推出,雖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總算解決了北汽新能源電動車産品有無的問題。在隨後的發展中,以薩博95為基礎改裝的電動車,以紳寶D系列國産乘用車為基礎改裝的紳寶EV電動車,E150EV2代電動車即將推出並上市。”

  北汽此時也對新能源汽車業務以空前支援,調集5個億資金,組建了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北汽新能源有公司,打造獨立的行銷網路,並建設集研發生産測試一體的整車基地,新戰艦就此起航。

  新産品的蝴蝶效應

  生産的産品仍然是汽車,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與集團相比,只需蕭規曹隨即可,不必在其他方面另生枝節吧?鄭剛的想法顯然不是。從北汽新能源的企業經營的各方面看來,生産産品的不同,在企業內部引發蝴蝶效應,連帶出諸多不同。

  首次以北汽新能源掌門人身份接受獨家專訪的鄭剛,很明確地告訴記者,在人才建設、管理制度、産品開發等方面,北汽新能源走的都是創新之路。

  北汽新能源從集團內和社會上招聘了大量的年輕有為技術工程師。在人事管理上,鄭剛上任起,就在北汽新能源建立新的任免、考核機制:技術崗位領導層競爭上崗;總經理的人事任免權與簽字權逐級下放到基層職能部門;因産品本身品質引起的客戶投訴,首先處罰職權領導再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這些苛刻的規章制度引起了部分人員的不滿,但鄭剛仍然用鐵腕將新的規章制度貫徹下來。

  在産品開發方面,鄭剛的思路是,不能再以政府意圖引導産品研發,應由市場需要、客戶反饋為方向開發産品。在北汽新能源搭建新班子的過程中,外界豁然發現,兩位新能源汽車界的老將擔任了北汽新能源的副總經理。他們就是曾任奇瑞新能源副總經理的張勇和曾任山東泰汽電動車輛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馬倣列。張勇是奇瑞成功推廣微型電動車QQ EV的負責人之一。而山東泰汽也是一家低速純電動汽車生産商。微型、低速電動車在中國銷量龐大,但常為幾大車企集團所不齒,但北汽新能源如此重用二人,信號即是:北汽新能源的産品,必須大賣。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王可峰此前向媒體透露,將推出一款A00級的微型電動車和一款A0級電動車,已經透露出向更廣大消費市場進軍的跡象。

  兼收並蓄著力研發

  在短短4個月中,北汽新能源已經完成了企業領導方向(讓更有能力的員工晉陞至領導層),員工精神面貌提升(在員工中間建立團隊精神),技術力量為主導(將車輛技術的研發與市場調研緊密結合)軟實力的提升。在硬實力上,為了盡可能縮短與同行業競爭車廠的差距,北汽新能源在收購美國Atieva公司、與西門子進行電機方面合作、與SK完成電池方面的整合後,更是準備進行多重融資,尤其是對具備相關實力的民營企業加強技術合作。

  對記者提出的北汽新能源後續新産品和新技術的研發方面的問題,鄭剛直截了當地説:在新能源車輛(包括電動車)的研發,北汽新能源一直在盡最大努力。不否認在北汽E150EV電動車推出來後,存在著問題,但是無論什麼産品的研發都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不能一擁而上而要循序漸進。現在比亞迪上汽江淮都在研發和生産電動車,北汽新能源也是一樣,都會遇到研發中遇到的問題,但是有問題就會解決問題,也絕不會回避問題。當然,在解決了一個問題後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並要從中汲取經驗。鄭剛説,“現在北汽新能源的技術工程師中,不乏20歲至30歲的年輕有為的技術人員,與那些40歲的經驗豐富工程師同樣都是北汽新能源的寶貴財富。”

  對於核心技術的研發,鄭剛介紹,北汽力爭用最短時間將國外先進技術引進,對其進行國産化,並以此為契機再次提升核心技術自我研發的水準。“無論是電動機還是多種材質的電池應用,都要做到預研一代、開發一代、生産一代的研發計劃。或許現在的北汽新能源在産品的開發上,新技術的研究上還存在著某些不足,但是我們有信心在短時期提升自己産品的品質,加大對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力爭在兩年內拿出更優秀的電動車為改善環境和全國車友服務。”

  2013年初至今記者撰寫過5篇有關北汽新能源的文章,其中不乏對其批評的稿件。從這次對鄭剛的專訪中,記者可以感受到現在的北汽新能源的高層對社會輿論監督和自身産品的不足與以往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或許這位原本善於公關臨危受命的知識性掌門人將會給北汽新能源注入一股清風。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註明來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