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盟交通基建升級進入快車道

  • 發佈時間:2015-11-23 20:49: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1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度尼西亞維卡公司牽頭的印尼國企聯合體正式簽署了組建中印尼合資公司協議,該合資公司將負責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標誌著中國高鐵走出去取得新突破。

  東盟共同體將於今年年底宣佈建成,屆時東盟10國全面實現零關稅,貨物、服務、資本在區內自由流動,形成一個擁有6億人口的統一市場。經濟一體化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需求日益緊迫。中國“一帶一路”建設與東盟自身的互聯互通規劃形成高度契合。

  現狀——

  區域性的陸上交通網路尚無雛形

  “從金邊到暹粒的距離300余公里,但是路上花的時間卻至少要五六個小時,主要原因是路況太差,車子根本跑不起來。而這還是目前柬埔寨境內最好的一條公路呢。”柬埔寨居民索丕普告訴本報記者。因為工作的原因,索丕普經常要在這兩個城市之間往返。他表示,希望這條公路能夠早日完成改造升級,“那樣,我的工作和旅途就舒服多了”。

  在緬甸,情況有些類似。由於經濟落後,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仰光到首都內比都的道路是該國目前最好的公路,被稱為“高速公路”,但該公路還是亞洲開發銀行在上世紀80年代幫助修建的。即使在這條長約250公里、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上,私人汽車單程用時一般達4到5小時,公共交通則長達8小時。除這條公路外,其他連接省邦首府的公路均為柏油碎石路面,通行狀況較差;全國鐵路幹線均為窄軌線路,運作效率較低。

  10月19日,在印尼雅加達召開的第六次亞太城市論壇上,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佈了一份題為《亞太城市狀況》的報告。報告稱,亞太區域將在2018年迎來一個具有歷史性轉折的時刻,預計屆時該區域將有超過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該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包括空前的人口增長,到2040年,區域內城市人口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億。預計到2050年,亞太地區總體城市人口規模為32億。

  報告判斷,未來在亞太地區幾乎所有正在發展的城市中,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在內的各項基礎設施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而這也成了該地區發展的重要瓶頸。“儘管較低的人力成本是吸引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基礎設施的建設缺口和低效率,將很快成為發展面臨的天花板。對於該區域的許多二線城市來説,由於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不足,其發展高附加值行業的能力大受限制。”

  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告訴記者:“從區域整體來看,東盟國家之間的跨境陸上交通運輸設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公路以及鐵路基本無法銜接,區域性的陸上交通網路尚無雛形,這就給東盟一體化之後的內部人員貨物跨國流動造成不便甚至障礙,無法形成區域性産業鏈來合理配置資源,經濟一體化的效益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未來——

  全球60%基建投資項目位於亞洲

  黃斌認為,東盟一體化的持續推進,為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將創造更多機遇。“為了落實一體化,東盟各成員國之間必須實現互聯互通,在基建、交通、通訊等領域加強合作,提升東盟經濟競爭力、經濟的集約化以及一體化生産網路,促進區域間貿易,密切民間聯繫以及培養認同感。為此,東盟制定了《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其中互聯互通主要包括交通運輸、資訊與通訊技術、能源的互聯互通。”

  普華永道今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未來10年,全球範圍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累計增長總額有望達到8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增速最為強勁,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市場或在未來10年間實現年均7%至8%的增幅,投資規模在2025年或接近5.3萬億美元。

  普華永道基礎設施及大型項目投融資服務亞太區主管合夥人馬克·羅思邦認為,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幅度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亞洲很多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階段,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巨大;二是很多專門從事基礎設施大型項目投資的機構和人士紛紛聚焦亞洲地區,因此這個地區的資金充裕;三是隨著更多自貿協定的簽署,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將更加便利,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速可觀。相比較,北美地區的基建市場相對飽和,非洲地區則缺乏資金。“綜合上述因素,估計到2025年,全球60%的基建投資項目將位於亞洲,目前這一比例在40%左右。”

  合作——

  “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已經啟動

  “隨著泰國和本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力開展鐵路、公路建設,推動泰國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擴建已經迫在眉睫。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中方‘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中國駐泰國大使寧賦魁日前表示,在9月舉行的中泰鐵路聯委會第七次會議上,雙方就可行性研究、工程承包、融資方案、設計細節等問題進行充分磋商,達成多項共識;本月底,將在北京召開聯委會第八次會議,預計屆時將會有重要突破,“雙方將力爭實現年內動工”。

  10月16日,連接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至萬隆的高速鐵路項目正式啟動,簽約方為印尼維卡公司牽頭的印尼國企聯合體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全長15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00公里的雅萬高鐵,擬於今年11月開工建設,3年建成通車,2019年開通運營。屆時,雅加達到萬隆的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以內。雅萬高鐵將是印尼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首條高鐵。

  中國駐柬埔寨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宋曉國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柬埔寨的鐵路應該面向泰國、寮國進行聯通,公路方面,應當提高連接泰國及越南國際公路的等級和水準。“柬埔寨目前還沒有高速公路,中國企業目前正在籌備幫助柬埔寨建設一條從金邊到西港的高速公路。這條路如果建成,可以成為柬埔寨高速成長的經濟帶。”

  黃斌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自身的互聯互通規劃有著深刻的契合,因為“一帶一路”建設首先就是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構建區域産業鏈、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實現産業升級創造條件,以此提升東盟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當地就業和購買力,促進亞洲各國之間的貿易,減少對區域外部市場的依賴,為亞洲經濟找到新增長點。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符合東盟國家的切實需求,對東盟區域內外互聯互通起到支援和促進作用。

  黃斌還建議,“一帶一路”涉及眾多國家,不可能遍地開花,某些國家由於種種原因可能對“一帶一路”建設有顧慮。因此,可以先選擇一些傳統上關係比較密切、合作條件成熟的國家率先啟動建設,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並提供較為優厚的條件,以便儘快開工、建成使用,實現“早期收穫”,形成示範效應,進而帶動“一帶一路”合作建設的全面展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