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産品走出去到投資走出去

  • 發佈時間:2015-11-20 11:31:0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在,越來越多的第二代正在走向前臺,他們多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們的父輩通過艱苦奮鬥創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們或許出生那刻就背負著許多莫名的壓力,而坊間也從不乏對他們的各種正面或負面的討論。

  作為"創二代",上海嘉樂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慶鋒和上述的許多人一樣,有著海外留學背景。難得的是,他依靠知識,狠抓品質為傳統行業帶來了新生機;他子承父業,用科學化的管理手段改造著家族企業;他獨闢蹊徑,敢吃螃蟹開創嘉樂的海外事業版圖

  現在,越來越多的第二代正在走向前臺,他們多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們的父輩通過艱苦奮鬥創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們或許出生那刻就背負著許多莫名的壓力,而坊間也從不乏對他們的各種正面或負面的討論。

  作為“創二代”,上海嘉樂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慶鋒和上述的許多人一樣,有著海外留學背景。難得的是,他依靠知識,狠抓品質為傳統行業帶來了新生機;他子承父業,用科學化的管理手段改造著家族企業;他獨闢蹊徑,敢吃螃蟹開創嘉樂的海外事業版圖。

  想當老闆先懂市場

  作為創二代,高慶鋒學習能力非常強,主動學習的動力也很足。有了優衣庫的成功案例,也為這個年輕人增添了不少信心

  經過數年的海外深造,2003年躊躇滿志的高慶鋒學成回國。他將留學所學當做自己的原始資本,打算大幹一場,但為了得到磨礪,高慶鋒還是選擇進入了當時還未成熟的嘉樂市場部,負責海外市場開發。“當時,嘉樂一年可以做2000萬美元的生意,整體大概有2000名員工。別看市場部只有幾十個人,但他們都是嘉樂最重要的資本。”高慶鋒回憶道。

  可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公司産能有限,又恰逢招工難,公司的生産完全跟不上訂單的需求,還談什麼市場開拓?發現這個問題的高慶鋒第一時間有了擴産的想法,但是沒有新的大訂單,何談擴産的問題?兩個嚴峻的問題同時擺在高慶鋒的面前時,他也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開拓屬於自己的“大訂單”。

  於是,他隻身一人前往曾經留學過的日本,尋找機會。“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便宜的拉麵,過得比留學的時候還慘。”這是高慶鋒對開拓日本市場的直接印象。好在作為創二代的他,有著創二代獨有的特點,學習能力非常強,主動學習的動力也很足。即使在那麼大的工作壓力下,還能始終保持旺盛的動力。經過3年的歷練,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世界第一大服裝品牌——優衣庫,被他拿下了。

  有了優衣庫的成功案例,無疑為這個年輕人增添了不少信心,之後,他又一鼓足氣成功地與日本無印良品、伊藤忠、洋華堂等客戶達成合作意向,為公司生産立下汗馬功勞。

  堅定信心投資海外

  高慶鋒分析,企業要提高競爭力,做到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走出去

  “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對於外貿企業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對於一家生産服裝布料和成衣的勞動密集型、生産型外貿企業來説,人工成本和用工荒,也是不可避免的難題。”如今已是嘉樂總經理的高慶鋒分析道,“企業要提高競爭力,做到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走出去。”

  為了實行勞動密集型企業異地生産,調整生産結構,高慶鋒時刻沒有放鬆,不停地充電,在2007年開始了EMBA的求學之路,而後又馬不停蹄地學以致用。終於2008年,他憑藉當地政府的大力配合,成功在安徽宣城投資1.5億,建成了4000工人的成衣工廠,彌補了産能不足帶來的限制。

  同年,高慶鋒又把目光聚焦到舉世矚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力爭成為“2010年世博會特許生産商”。為此,他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世博”特許生産商工作班子,並親自主持,制定週密的工作計劃,落實相應的時間節點,提供各項技術保證,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攻關,終於拿到了生産資格證,成為“2010年世博會特許生産商”。

  為了贏得更大的市場,高慶鋒在日本成立了東京嘉樂株式會社,聘請日本設計、研發團隊從事服裝的設計、推廣,使公司由純粹的OEM工廠提升為帶有布料推薦、款式推薦的ODM公司,提高了産品的附加值,增強了競爭能力,擴大了在日本市場上的影響,為公司成功轉型夯實基礎。

  但他似乎並不滿足於此,2010年高慶鋒又主持了東南亞市場的調研工作,次年,嘉樂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在高慶鋒的領導之下,開始在當年周總理為我國外交奠定偉大基礎的福地——印度尼西亞萬隆,投資興辦服裝廠,當年投入,當年收益。經過兩年的實踐摸索,高慶鋒敏銳地感覺到商機無限。2014年利用印尼當地團隊,投資8000萬美元,選址鄭和下西洋的登陸地——三寶壟市建立了一個從研發、織造、印染再到成衣的全産業鏈生産基地,高慶鋒完成了企業在印度尼西亞的佈局。今年,高慶鋒還與上海紡織服裝協會“抱團尋商”,在緬甸共同組建了佔地2000多畝的海外服裝工業園區,為嘉樂日後在東南亞多國戰略佈局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守業絕招技術為王

  儘管嘉樂發展至今,並不愁沒有訂單,但是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高慶鋒認為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把企業的價值鏈前移

  儘管嘉樂發展至今,並不愁沒有訂單,但是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高慶鋒認為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把企業的價值鏈前移。

  為此,他帶領公司管理人員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發的力度,近年來投入上億元,從國外引進了世界一流的技術設備,對染整、織造等部門進行了大規模技術革新和改造。健全針織布料開發和檢測實驗室,加大了對安徽和印尼工廠的生産再投入,為生産國際一流的針織布料做好技術準備。

  如今嘉樂生産的各種世界領先的功能型布料和成衣産品正源源不斷地上市,贏得了日本、歐洲、美國市場的廣泛讚譽。優衣庫、迪卡儂、TOMMY、巴寶莉、美特斯邦威等世界名牌客戶慕名而來並與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

  與此同時,公司與上海東華大學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了1個上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近年來,公司依託專家和研發人員成功開發50多種系列布料産品,擁有了5個註冊商標,60多項國家專利,獲得了1個國家級火炬項目,2個上海市火炬項目,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稱號,連續數年躋身上海工業500強,並被評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和先進進出口企業,公司檢測室被評為中國針織行業優秀實驗室。

  取之於斯饋之於斯

  如今,嘉樂在不斷做大做強,八年來連續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高慶鋒也因此承擔起了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

  如今,嘉樂在不斷做大做強,8年來連續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高慶鋒也因此承擔起了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每年都向張堰地區紅十字、陽光之家、民政、體育、殘疾人捐錢捐物幾十萬元;與張堰中學長期結對,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又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捐贈10萬元現金和13萬多元的衣服,為災區群眾重建家園奉獻愛心。

  2013年向張堰鎮創建全國文明鎮捐款10萬元,為張堰鎮創建工作提供經濟保障。連續多年為金山區“藍天下的至愛”捐款達100多萬元。多年來,他積極參與推進新農村建設“企村結對”活動,幫助結對村招商引資、註冊公司、基礎建設、解決村民就業,為村級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績。

  高慶鋒敢於抓住機遇,拼搏進取,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接受洗禮,在複雜多變的商海裏闊步前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發展。2011年,他光榮地被選為第五屆金山區人大代表,榮獲2011-2012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提名獎。2013年當選為金山區工商聯青年創業者聯誼會會長,上海市青聯委員,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

  從年輕時的懵懂,到一步一步再創業,再到現在真正有機會做到學以致用,在高慶鋒看來,每一次與眾不同的轉身都是之前很多個努力的結果。正如他説的那樣:“我現在比以前更明白努力的真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