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外掣肘 微眾銀行急尋新出路

  • 發佈時間:2015-11-20 01:00: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去年底開業,在近一年的運營時間裏,微眾銀行經歷了多個産品上線、高管離職,業務拓展曲折前行。近日,外媒報道稱,微眾銀行在醞釀約10億美元的融資,目前正與外部投資者商談,融資資金可能將投入到擴大小額貸款和理財産品服務方面。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微眾銀行面臨多重可持續發展壓力,外部是遠端開戶遙遙無期,內部是資本金快速消耗,依託大股東騰訊集團的社交平台資源,但與財付通差異化競爭尚待考驗。與此同時,在消費金融領域,微眾銀行亟須尋求場景化對接,以此撬動市場擴張的機會。

  業務推進加速資本消耗

  5月推出“微粒貸”;8月APP銀行客戶端面世,同時與基金、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活期+”、“定期+”、股票基金三類理財産品。據悉,微眾銀行已獲得的業務資質包括銀行間市場、外匯市場、基金代銷等。按照微眾銀行前行長曹彤的説法,微眾目前業務進展是在一個正常的範圍,第一年要做的三件事就是系統搭建、産品構架和監管合規,均達到了預期。

  實際上,微眾銀行已經進行過兩輪框架調整:在第一輪調整中,對消費金融事業部和信用卡事業部進行了整合;第二輪調整則是今年9月底的調整,確定了三大前臺業務線,即財富管理、平臺金融和消費金融。

  8月,微眾銀行推出“活期+”(貨幣基金理財産品),其前期收益率達5.27%,遠高於市場同類産品收益率。不過,從9月11日起,該産品收益率日趨下降。知情人士曾透露,微眾銀行可能在前期給予了部分收益補貼,不過這種補貼並不可持續。

  目前,微眾銀行在定期理財産品端提供了更多産品,囊括了集合資産管理、養老金保障管理、保險理財等。

  在消費信貸産品方面,截至今年9月,微眾銀行“微粒貸”已發放30多億元,貸款餘額有20多億元。根據公開數據,微眾銀行的註冊資本金為30億元。在“微粒貸”業務中,微眾銀行以自身的資本金提供的貸款不超過20%,其餘都是通過合作銀行向用戶提供。目前,該行同業資金拆借方有華夏、東亞、平安銀行等。

  業務的快速推進也意味著資本金加速消耗。據外媒消息,微眾銀行正在籌劃第一輪融資,美銀美林正在與微眾銀行共同制定這項融資計劃,如果微眾銀行此輪從外部融資10億美元,那麼騰訊則需要出資3億美元才可維持其30%的持股比例。

  資金持續性面臨考驗

  與傳統銀行合作或存風險

  中歐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指出,“微眾銀行資金可持續性不強,因此業務無法做大,資産端來源大部分都是同業拆借。在不能實現遠端開戶的情況下,微眾銀行所開賬戶都是弱實名制賬戶,不能吸收存款。”

  中金公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監管機構仍然堅持櫃檯開戶為主、遠端開戶為輔的指導原則,刷臉認證技術用於遠端開戶仍不成熟,短期內難以獲得突破。

  銀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按照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30億元註冊資本金本身能支援的貸款規模實則非常小,短期內,網際網路模式銀行借同業合作獲得資金是一個重要途徑,但長期來看,成本偏高不可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稱,“即便是同業拆借也要看銀行的態度和市場情況,在流動性不緊張的情況下,提供資金沒問題,但如果流動性緊張,就很難説了。”另外,由於同業拆借期限較短,客戶貸款期限較長,容易出現錯配。

  除資金持續性的考驗外,與傳統商業銀行合作存在掣肘,也讓市場為弱實名賬戶的前景增添了一份擔憂。

  今年9月6日,招商銀行暫時關閉了微眾銀行通過深圳人民銀行金融結算中心的驗證身份系統介面,這導致持有招行借記卡的用戶無法在微眾銀行上開戶,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稱,“微眾銀行是在給騰訊社交平臺生態做一些新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它的意義在於增加用戶對社交平臺的黏性,做的是生態,這能夠提高其估值。至於微眾銀行上的産品是自己做還是別人做,並不重要。但不可回避的是,與傳統銀行合作也有可能存在不確定性風險,這取決於微眾銀行的業務設計和談判能力。”

  高管離職不斷

  平安係佔主導地位

  從微眾銀行的組織架構上看,來源於銀行和網際網路的員工大概各佔40%,加起來佔總體員工的80%左右;中層及以下員工,尤其是産品開發和行銷人員大部分來自網際網路,其中來自騰訊的員工接近50%。

  繼曹彤離職後,日前,微眾銀行副行長鄭新林也提出離職,同時還有分管平臺金融的黃埔,以及兩個一級部門負責人,小微企業事業部副總經理蔣寧、同業事業部副總經理遊健聰辭去了職務。

  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曾以“活躍與創新的精神”來評價鄭新林,寄期望其“可以做些不一樣的事情”,推動微粒貸産品的後勁儲備。然而,鄭新林的離職讓市場人士猜測微眾銀行業務鋪開艱難。“無論是同業,還是財富管理市場,都面臨很大挑戰,作為高管肯定會考慮自身在該平臺上能力發揮的空間有多大。”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坦言。

  在組建團隊過程中,顧敏認為,需要不斷在重視産品本身規則的“金融派”和重視客戶體驗的“網際網路派”二者間尋求平衡,創造“微眾價值”。

  目前,微眾銀行高管團隊為董事長顧敏、行長李南青、監事長梁瑤蘭、副行長黃黎明、董秘及首席戰略官陳峭等,平安係基因著實佔據了主導地位。

  發展之路待解

  實際上,對於微眾銀行而言,應該如何借力騰訊生態,解決實體經濟中的長尾客戶金融服務“痛點”,找到自身的可持續價值,恐才是生存之道。

  近日,微眾銀行的微粒貸和一汽豐田宣佈將金融理財與汽車消費在網際網路平臺進行跨界整合,購車貸款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在15分鐘之內到賬,這也是微粒貸的首次線下合作。

  在微眾銀行消費金融事業部網際網路應用部副總經理劉照看來,買車、裝修、旅遊這三件事可能是消費信貸最大的三個入口。“未來希望能做到受託支付的程度,可能明年會去嘗試。比如,用戶付定金時,可以由微粒貸直接付給經銷商,或者根據具體價格可臨時調額。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明確款項用途。”劉照説。

  有分析人士指出,微眾銀行定位為低端個人客戶,居傳統零售銀行分層服務體系的底端,關鍵還是建立簡單化、標準化的産品和服務體系,且還需要打通騰訊旗下實體消費的途徑,想方設法將金融服務嫁接到這些場景中,為其提供金融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各種O2O等渠道,統一支付手段,從支付入口來解決客戶問題,輸出自身的金融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