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農藝融合就是“未來強壯的果農”
- 發佈時間:2015-11-19 07:52:14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洪添勝
當看到果農在陡峭的山坡上竭盡全力運送柑橘的情景時,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國家柑橘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鄧秀新教授曾發出“未來強壯的果農在哪”的感嘆。未來想靠年輕人做這個工作已經不太可能,必須用機械化代替艱苦的勞動。柑橘産業要持續發展,就要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農機農藝相融合是惟一齣路。“未來強壯的果農”就是農機農藝融合。
2014年,我國柑橘種植面積為3782.03萬畝,總産量為3492.66萬噸,無論在種植總面積還是在總産量方面,我國已超過巴西成為世界柑橘第一生産大國。我國柑橘産業是主産區的支柱産業和果農的“錢袋子”,但其特點是90%的柑橘種植在山地,立地條件差,山地果園機械化水準低,生産主要靠人力完成,勞動強度非常大。特別是山地果園肥料和果品運送方面主要靠肩挑或背簍背負。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勞動力短缺成為柑橘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問題之一,因此提高山地果園機械化水準顯得非常重要。
近年來,農業部和柑橘主産區的各級政府部門,非常重視山地果園的機械化問題,特別是以山地果園肥料和果品運送為突破口,從項目、資金、政策、技術和管理等方面扶持山地果園運輸機械的研發、生産與推廣應用。山地果園運輸機械的研發運用目前取得的效益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效益,減少用工量,節本增效,提高果品品質與産量,有效增加果農收入。二是社會效益,可大大降低果農的勞動強度,提高果農的幸福指數和綜合素質,可延緩果農的就業年齡,吸引年青人進入到柑橘産業中來,促進柑橘産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將來誰來種果、未來的強壯果農在哪”等問題提供了一種載體和解決方案,提升和推動我國山地果園省力機械化和山地果園産業化水準。三是環境效益,能減少果園修路用地和水土流失,提高農藥使用效率,減少污染,增加有機肥的使用,提高果品品質,保護環境。
要提高山地水果生産的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先進的農藝技術是基礎,但要通過機械化這個載體來實現。要解決勞動力短缺和降低勞動強度及成本等問題,需要機械化。要節約土地、水、肥和農藥等資源,減少浪費和降低污染,保護環境,提高水果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需要機械化。要提高果園的防災與抗災能力,需要機械化。要提高果農的幸福指數,需要機械化。要推動柑橘産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更需要機械化。
我國山地果園機械化事業剛剛起步,加快山地果園機械化發展已成為各界共識,但任重道遠。産學研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融合,應進一步優化完善和推廣應用現有的山地果園機械技術與裝備,並深入研究與試驗示範先進適用的其他山地果園機械。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快山地果園新型機械的農機具購置補貼的進程與力度,進一步扶持山地水果生産機械專業服務隊和山地水果生産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以多種形式培養新一代山地水果生産專業戶與果農。此外,目前很多標準果園的規劃與建設主要是從農藝角度考慮,沒有給果園機械與設施的應用預留空間,在新果園建設和老果園改造中一定要注意這一問題。
(作者係國家柑橘産業技術體系機械研究室主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