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安吉示範
- 發佈時間:2015-11-18 10:29:2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安吉之美,在乎山水;綠水青山,在乎可持續發展。
綠色的理念、綠色的生態、綠色的産業、綠色的方式……“綠色發展”,是安吉生態文明之魂。形成有活力的“綠色生態體系”,這是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重要的成果。
從2009年到今年,安吉進行了5年多時間的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帶給百姓的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生態安吉,美麗鄉村”。
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驗收組專家,科技日報記者10月底來到安吉。只見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經濟結構合理、社會和諧穩定、人居環境優美。安吉走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和諧,科技創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的“綠色發展”之路。
放棄“灰色”,選擇“綠色”
安吉縣委、縣政府放棄“污染的GDP”,毅然關閉了33家污染企業,包括佔全縣1/3稅源的孝豐造紙廠制漿生産線。開山挖礦,關閉礦山企業,243家礦山企業只剩下達標的17家。安吉縣還規定不符合規定的企業一律不準落戶。印尼金光集團一個投資近50億元的造紙項目,投産後年稅收可達10億元,然而因為環保問題被淘汰……
如今,安吉境內西苕溪的水逐漸由五類、劣五類,變成了二類、一類水質。梅溪漁民張有根説:“現在水變清澈了,魚又有人吃了。白魚、鯉魚啊,什麼魚都有……”
安吉縣選擇了綠水青山,選擇了“綠色GDP”。
石礦曾是余村最大的收入來源,村裏大多數人的生計都靠它。
當今天村裏千年銀杏樹和娃娃魚成了遊客眼裏的“香餑餑”,美麗環境變成了“搖錢樹”時,村民真切感受到了擁有綠水青山的幸福感。
如今,礦山被綠色環繞,一幅原生態的美景。村資産達到了4500多萬元,建起了文化禮堂、文化大舞臺、燈光球場等文體設施。
安吉目前已建成“中國美麗鄉村”精品村164個,12個鄉鎮實現全覆蓋,創建總覆蓋面達到95.7%,呈現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大格局。大竹海、生態遊、農家樂……環境美了,安吉大做旅遊文章。2014年接待遊客1204.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7.5億元。
不斷賦予“綠色發展”新內涵
安吉探索迴圈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騰龍換鳥,淘汰消除高能耗、高污染産業,推進新興産業發展實施生態農業高端化戰略,建立現代農業體系;實施生態工業高新化戰略,建立現代工業體系;實施休閒産業高端化戰略,建立現代服務業體系。
在生態工業上,安吉縣形成“2+5”體系,形成椅、竹兩大特色産業集群,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五大新興産業,積極探索生態型迴圈經濟發展路子。
安吉的竹産業,是經濟生態化和迴圈經濟的成功案例。
從根到葉、從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安吉已形成竹産業配套完整的産業鏈。安吉現有竹産品配套企業2400余家,從業人員近5萬,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就有11家。形成了竹質結構材料、竹裝飾材料、竹日用品、竹纖維製品、竹質化學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機械、竹工藝品、竹筍食品等産業格局。從賣竹掃把到做種類繁多的竹科技産品,安吉毛竹的“身價”已經從以前每百斤不足6元上升到每百斤60多元。
走進永裕現代竹産業生態博物館,從各種竹製品的研發上,我們看到了竹製品到全竹産業鏈,形成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基本特徵的經濟生態化的發展模式。
在生態農業上,形成(8+1)體系,安吉白茶、生態竹筍、生態禽畜等優勢精品農業,大力發展與中國美麗鄉村相適應的特色休閒農業。現已建成4個萬畝現代園區、60個10萬畝綠色有機農産品基地、15個主導産業示範區、30個綠色農業精品園和20個休閒農業與以鄉村旅遊景區。白茶是安吉特産,從一株茶樹到一個産業,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科技支撐,“綠色發展”才可持續
這是安吉一條重要經驗。近年來,安吉縣科技投入大幅增長,2014年全縣R&D經費投入6億多元,佔GDP比重2.12%;高新技術産業成為新的支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8家;重大創新平臺作用顯現,竹産業特色産業基地和生物醫藥特色産業基地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仲介機構。全縣120多家企業與中科院、浙江大學等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共建創新載體……5年來,在建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安吉縣共投入73億元進行了“新型竹塑複合板材生産項目 ”“太陽能高效率電池片生産項目”等45項科技項目,保障“綠色發展”可持續。
森林覆蓋率72%,植被覆蓋率75%。以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全國22%以竹産值。2014年安吉實現財政總收入50.05億元,是2005年的6.41倍;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21562元;三産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安吉,成為全國唯一的美麗鄉村規範標準制定縣。
“綠色發展帶來的紅利是如此明顯,如此巨大。”安吉縣委書記單錦炎説起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有説不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