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新發地“內升外擴”啟動産業升級

  • 發佈時間:2015-11-18 09:34: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新發地市場了解到,明年春季,新發地將正式啟動産業升級,市場內的露天交易將徹底消失。1988年成立的北京新發地市場,是北京最大規模的農産品批發市場,經營實體4000余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新發地市場通過“內升外擴”將原本老式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成以交易中心、展示中心為主的新型農産品市場,並且融入“網際網路+”時代。同時,籌建已久的河北高碑店分市場也於今年10月底正式啟動試運營。

  食用菌大戶外遷河北 看好新市場整體環境

  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新發地河北高碑店分市場走訪時,遇到了剛從北京新發地遷過來的食用菌大戶張偉。來自河南的張偉是京東綠奧食用菌配送中心的老闆,家裏從老一輩就一直經營著食用菌的生意。在北京新發地市場,張偉擁有2個檔口、6個露天車位用於日常銷售。提到當初決定遷來高碑店的原因,張偉毫不避諱地表示,高碑店分市場的硬體條件好、交通便利、利潤空間大。

  “在確定來高碑店之前,我也考察過國內很多市場,包括天津、唐山等一些新市場,硬體設施都不如高碑店。”高碑店緊鄰北京的區位優勢是張偉做出抉擇的一個重要因素。張偉在話語間還透露了另外一個原因,高碑店分市場在建時,聽取了很多商戶的意見和建議,因此無形中博得了很多商戶的好感。“我跟他們提建議,一層做交易,二層做辦公,室內要含衛生間、水龍頭,可以隨時衝澡。”張偉説,整體環境舒適了,商戶自然有了歸屬感。

  從目前來看,剛剛開始試運營的高碑店分市場還需要養人氣,然而,張偉卻並不擔心高碑店的生意“起不來”。不僅僅是因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格局,使高碑店的發展前景有了保障,沒有了進出京的交通擁堵,客源不僅沒少,從供貨商到批發商的成本也都降了不少。“這邊的檔口一年五六萬就能解決,在北京要翻三倍。而且在北京新發地周邊租個房,一個月要3800元,這邊五六百元就夠了。”這次,張偉和30多家做食用菌的同行“組團”遷到了高碑店,跟隨張偉的還有五六十人的東北採購團。

  據了解,高碑店分市場作為北京新發地本部市場的供應基地,兩地將形成“功能互補”,避免北京農産品價格大起大落,保障首都農産品供應。同時,高碑店分市場還將作為京津冀一體化南部功能拓展區的承接平臺,通過對初級農産品的整理和淺加工,今後像香蕉、蘋果、蔥頭等農産品的分級、加工、包裝、儲存等都將放到分市場,並根據首都的實際需求量往新發地市場內運輸。

  獼猴桃大王就地轉型 線上線下交易相結合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無論是從擺攤到展廳的小轉型,還是從擺攤到電商的大轉型,商戶都在不斷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逐步探索。昨天,北青報記者在北京新發地展示中心看到,一層是各省份的特色商品展示廳,來自各地的客戶可以通過擺放在店裏的各色貨品,選購商品並下單。二層則是電子商務的總部基地。北青報記者走進一家叫“悠樂果”的電商辦公室。老闆徐柱是安徽人,2002年正式進入北京新發地市場,靠水果批發起家,如今早已成為新發地的獼猴桃大王,擁有自己的品牌。

  除了4個精品實體店以及眾多批發車位,徐柱去年開通了自己的電商網店。“招募了4個客服和2個運營人員,專門服務線上交易。”悠樂果市場部負責人楊麗麗表示,發展線上交易是趨勢所在。

  在新發地,有不少和徐柱一樣的商戶都在保留原有線下交易模式的同時,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積極轉型。同樣,北京新發地市場本身也在進行著原地升級改造,利用立體式交易中心取代分散交易市場,開展“網際網路+”等多種模式服務客戶。

  其中,新發地農産品電子交易中心擁有自己的現貨掛牌系統,提供農副産品交易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産品價格、成交量、有效期等數據均透明化。據介紹,新發地農産品電子交易中心2014年的交易量達130萬噸,交易額10億元,參與合作的商戶達700余家。而整合了眾多優質商戶自建的新發地生鮮網也作為B2B線上交易平臺,面向食堂、企業等團購大戶供應6大類、940余種産品。新發地生鮮網CEO徐鵬表示,依託新發地覆蓋400多個小區的蔬菜直通車和便民店,生鮮網將於明年春節後進駐社區。

  昨天,新發地市場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告訴北青報記者,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從2016年春季開始,新發地將正式啟動産業升級。“未來,新發地市場內的露天交易將徹底消失,商戶都將進廳交易。人群密集的産品入庫、出庫等環節,也將逐步升級為機械化管理。升級後,新發地市場的經營面積將變為原來的1.5倍。”

  記者手記

  疏解路徑在實踐中更加明晰

  因為採訪需要,北青報記者最近利用兩天時間分別走訪了河北高碑店新發地分市場和北京新發地市場。

  作為北京市民的菜籃子,新發地市場的一舉一動一直備受關注。這一次,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新發地能夠舊貌換新顏,在這裡,“瘦身強體”“騰籠換鳥”這些“熱詞”找到了最新的注腳。

  不升級,不改造,農貿市場可能永遠摘不掉臟亂差的帽子,相信首都市民也不樂見自己家門口有一個永遠雜亂的菜市場,因此,説新發地市場升級改造既是順應協同發展、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制度安排,也是順應民意的一次有益實踐。而在這樣的一種實踐中,“疏解”的路徑也漸漸清晰起來:那就是外遷和改造相結合,一面外遷河北,一面就地升級,既帶動了北京周邊的發展,也優化了自身經營模式,真正地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

  採訪時,北青報記者能切身感覺到商戶們對於新發地還是很有感情的。以前,北京市民必須拎著菜籃子到菜市場買菜;而今天,如果你願意,就可以在家輕點滑鼠,蔬菜果品就能送到府來。

  相信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鳳凰涅槃”的新發地,也許會和北京市民的生活貼得更緊、離得更近。(彭小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