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隻手”協力熨平豬週期

  • 發佈時間:2015-11-18 04:52: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市場調節機制和經濟增速放緩、養豬業門檻提高、環保成本加大的共同作用下,國內生豬産能下調和産能恢復速度都將會放緩

  新預案調低了豬糧比價盈虧平衡點,更強調了市場調節的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減少支援政策。事實上,合理、及時的政策將有助於生豬生産穩定和豬價穩定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聯合發佈新版《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農業部豬肉市場分析預警首席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表示,新預案實施後,豬週期可能會被拉長。

  原因何在?這是因為新預案將影響養殖戶的心理預期。新版將豬糧比價盈虧平衡點,從2012年版預案的6:1,調低至5.5:1至5.8:1的區間。根據發改委公佈的數據,豬糧比價低於5.5:1的盈虧平衡點下限,自2009年至今只出現過4次,分別是2010年連續19周、2013年連續9周、2014年連續21周、2015年連續12周,累計持續時間只有61周,低於舊版6:1盈虧平衡點也只有145周。按照新版預案,托市收儲調控政策的啟動自然會較2012年版預案要晚。另外,究竟低於5.5:1多長時間應該啟動托市收儲,新版預案沒有明確規定,未來養豬戶的生産活動將更加理性、謹慎。

  “新預案透露出一個資訊:減少政策干預,更多依靠市場調節。”朱增勇表示,2007年豬價快速上漲,造成了大量養殖戶的盲目進入,生豬産能快速擴張。到2012年豬肉産量大幅增長5.4%,導致豬價連續3年低迷,2014年4月更是創下最近幾年的新低。同時,在市場調節機制和經濟增速放緩、養豬業門檻提高、環保成本加大的共同作用下,國內生豬産能下調和産能恢復速度都將會放緩,豬週期將會被拉長,同時價格的波動幅度也會減緩。

  生豬生産問題是否應該完全交給市場去解決呢?朱增勇表示,新預案更強調了市場調節,但讓市場調控並不意味著要減少支援政策,合理、及時的政策將有助於生豬生産穩定和豬價穩定。縱觀發達國家,其生豬市場並非完全由市場來調控。例如:美國農業部向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貸款補貼、豬肉收儲和食品營養計劃,日本則從生産穩定基金制度、保險、進口基準價、豬肉收儲等方面為養殖戶提供支援。在發達國家生豬行業,短期的市場刺激政策和長期的生産穩定政策都被綜合運用。

  朱增勇認為,有放有收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調控效果。能繁母豬補貼、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補貼、生豬出欄大縣補貼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應該保持政策連續性,同時應建立貼息貸款、生豬價格保險等風險保障機制。

  最近幾年,豬價大幅下跌與豬肉進口大幅增長幾乎同時發生。

  例如2014年4月份,國內豬價處於這一輪下跌週期的低點,豬肉進口量卻環比增長16.1%,同比增長32.2%,為2014年最高單月進口量。豬價低迷時進口反而大增,是因為豬肉進口一般通過預先下訂單的方式運作。這也能解釋為何有關部門採取措施減少進口後,國內豬價短期內仍難以企穩。如果能科學預判市場供需形勢和價格走勢,預先採取進口管控措施,就能防止豬價的非理性殺跌。從這個角度講,政府調控手段仍有待進一步細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