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TCL多媒體業務單季虧損3.5億令公司承受重壓

  • 發佈時間:2015-11-16 10: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者報》記者 李犇

  作為國內彩電行業的龍頭企業,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集團”)流通盤已經躍居申萬家電行業第一,流通市值第四,可謂A股家電行業的“航母”。

  “航母”也需應對行業下行壓力,為此,公司近年來通過混改、多元化等方式積極轉型。單從業績增速看,TCL集團好于同行業康佳、長虹等老牌公司。但受到彩電需求下滑加速、面板業務盈利能力下降等影響,公司三季報營業利潤同比出現了7%的下滑,而這也是2013年以來季報出現的首次下滑。

  作為行業的老大哥,TCL集團在二季度營業利潤快速增長(50%)的前提下,三季度為何會出現7%的下滑?面對家電行業需求下滑的困局,公司的轉型是否順利?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經營情況,《投資者報》記者于近日致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前,發送的採訪提綱也沒有收到回復。

  多媒體業務單季虧損3.5億元

  作為電視行業老大哥,面對行業下行壓力也很難獨善其身。

  Wind數據顯示,TCL集團201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41億元,同比增長約7%;營業利潤13億元,卻同比下滑約7%,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在三季報中表示,是多媒體業務虧損、子公司華星光電盈利能力下降、匯兌損益等因素造成。從營收組成看,多媒體業務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94億元(收入佔比約25%),也是所有項目中最大的;而該項目前三季度出現了2.4億的虧損(僅第三季度就虧損3.5億元),對業績影響較大。

  公司多媒體業務為何出現虧損?對此,公司三季報稱:“由於運營效率未能同步改善,多媒體電子毛利率下降,導致單季虧損;同時,行業需求不振、匯兌損益(損失1.7億元)等因素也對業績造成了影響。”

  行業需求不振有數據為證,據中怡康數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國內電視機銷量累計同比下降14%。《投資者報》記者發現,除TCL集團外,老牌電視企業如長虹(三季報虧損約5億)、康佳(三季報虧損約8億)也都出現了虧損。

  那麼,面對行業困局,電視企業將如何突圍呢?

  華泰證券在家電行業回顧中曾指出:黑電廠商整體面臨智慧電視生態鏈重構壓力,在傳統主業穩定的同時,如何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將使得目前彩電廠商之間的分化更為突出。從智慧電視銷售看,TCL前三季度實現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42%,有利於公司開拓智慧電視市場,提升市場佔有率。但未來是否能通過網際網路電視用戶黏性與對用戶服務抵消傳統製造業的低迷,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面板業務盈利能力下降

  多媒體業務對TCL的營收貢獻最大,而面板業務則對公司凈利潤的貢獻最大。

  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子公司華星光電(主營面板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7億元,貢獻凈利潤17.9億元(凈利潤佔比達到55%),同比增長10.8%。雖然凈利潤同比依然增長,但面板行業景氣度下行是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與去年面板價格持續上行相反,由於今年國內多條面板産能達産,加之下游需求不旺,導致年初以來面板價格持續下行。對此,公司也表示,由於産品價格低於去年同期且新t2生産線處於産能爬坡期,三季度盈利同比下降。

  那麼,面對價格下行壓力,公司將如何應對呢?

  持續提升産能或是公司應對面板價格下滑的重要舉措之一。其中,華星光電t2工廠1期産線于4月24日提前投産,産能快速爬坡。定位於高性能小尺寸面板生産的t3工廠已于6月29日實現主廠房封頂,9月開始進入生産設備搬入調試階段。談及面板行業對TCL業績的影響,長江證券徐春認為,預計面板價格趨於底部與t2産能持續爬坡,明年華星基本面有望逐步企穩。

  整體來看,相比同樣老牌的長虹、康佳等公司,TCL轉型較快,公司通過多元化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彩電行業下行帶來的業績壓力。但多元化業務在為公司帶來業績的同時,一旦出現價格下行的壓力(如面板行業),也給公司經營帶來了新的挑戰。

  從股價走勢看,在上半年大牛市的背景下(1月~5月),公司股價累計漲幅約70%(彩電行業板塊漲幅126%);而6月~8月大盤快速下跌的過程中,TCL股價跌幅約36%(彩電行業板塊跌幅39%);在9月以後的反彈中(截至11月11日),公司股價漲幅約4%,而同期彩電行業板塊漲幅約15.3%。

  或許由於流通盤較大的關係(90億股),公司股價相對波動較小,上漲時弱于行業平均漲幅。從估值看,三季報發佈後,公司滾動市盈率約17倍,強于行業均值的59倍,具有一定估值優勢。但由於三季報業績下滑,包括國泰君安、渤海證券等券商紛紛對其目標價進行了下調。其中國泰君安下調幅度最大,從前次的8.5元一舉下調至5.2元,下調幅度約38%。

  對於下調的原因,國泰君安分析師曾嬋稱,公司面板、電視等價格下降,毛利率下滑明顯,短期主業將承壓。那麼,公司在四季度業績是否能夠轉暖呢?《投資者報》也將持續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