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消費“陷阱”你遭遇過嗎?

  • 發佈時間:2015-11-14 01:32:50  來源: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電到銀行購買理財産品,簽完字才發現是份保險合同;保證18%的高收益,到期了卻連本金都沒著落;明明已約定10%的貸款利息,又被強行加收各種費用……種種金融消費“陷阱”,“坑錢”沒商量,維權卻不易。記者梳理了今年頻發的四類侵權案例,看看你遭遇過嗎?

  A

  銀行存款“不翼而飛”

  【案例】

  2015年5月,杭州聯合銀行儲戶近億元存款“失蹤”案8名涉案人員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該行古蕩支行文二分理處前負責人祝超菊通過誘騙持卡人輸入密碼,先後將42名客戶共計9505萬元的存款轉入邱某及其指定人員的銀行賬戶。

  7月2日下午,興業銀行北海分行業務三部前負責人蘇瑜被廣西公安機關抓獲。蘇瑜涉嫌通過“過橋貸款”的形式,騙取多名消費者資金,涉案數額巨大。

  【點評】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銀行要對儲戶存款失蹤進行調查,不管是因為銀行管理或資訊系統漏洞,還是犯罪分子和銀行個別工作人員相互勾結造成對存款資金的詐騙,都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銀監會消費者保護局局長鄧智毅: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既要管好自己的人,不能一齣現問題就想撇清關係;又要看好自己的門,不能讓那些有問題的資金“掮客”在銀行大堂內肆意遊蕩,找尋機會。

  B

  P2P問題平臺頻出

  【案例】

  河北“85後”青年小陳最近心情沮喪到極點,他投資的P2P平臺接連“爆雷”,20萬元“打了水漂”。一年前受網路廣告誘惑,他偷偷把25萬元婚房首付款拿去買P2P産品並很快獲得2萬元收益。可是今年10月開始,他投資的三個平臺有兩個出現提取現金困難,網站無法正常打開,平臺負責人也失去聯繫。小陳告訴記者,他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但目前看,拿回資金的可能性很渺茫。據網貸天眼數據中心統計,截至11月13日,全國P2P網貸問題平臺共計1101家。

  【點評】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網際網路金融深入到每個人生活的時候也會帶來一系列風險,甚至可以説問題相當嚴峻,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上應該實行“軟法先行”與“硬法托底”相結合。

  軟法先行,即由行業性組織、地方政府探索出臺一些規範、準則、公約等;硬法托底,即已生效的法律必須嚴格執行,尤其對涉及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集資詐騙必須嚴打,否則就會出現“劣幣驅除良幣”,導致市場混亂,甚至出現系統性風險。

  C

  銀行亂收費等霸王行為屢禁不止

  【案例】

  近日北京昌平區的黃女士錯將5萬元現金存入已逝前夫的存摺,因無法取得前夫賬戶密碼,黃女士和銀行交涉要求退款遭拒。

  武漢從事文體用品批發的個體戶小盧,在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30萬元用於經營。儘管合同寫明貸款基準利率上浮30%,但銀行要求他在貸款發放後拿出10萬元“以貸轉存”,並額外收取了3000元諮詢費。僅湖北一省,截至今年10月已查出20家商業銀行存在利用優勢地位進行強制服務、強制收費,以及只收費不服務等違規問題。

  【點評】

  黃震:主要原因是當前金融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在強大的金融機構面前,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金融知識以及相應能力,消費者都沒有公平議價權,也缺乏救濟渠道。對銀行出現這些霸權行為,消費者無力制約和評判,更沒有條件監督進而維護自身權益。

  光靠行政指令約束很難有足夠效果,處罰也畢竟是少數。建議成立獨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並允許消費者集體維權,將集體訴訟引入金融消費者保護裏。

  D

  資訊洩露卡被盜刷

  【案例】

  2015年3月,杭州的王女士拿著面值2000元的易士支付卡去某超市購物,卻被商家告知雙方早就停止合作。據央行支付結算司處長譚靜蕙介紹,個別特約商戶的POS機被外包機構人員改裝,造成部分銀行卡被偷錄和盜刷;一些支付機構的收單系統違規留存銀行卡敏感資訊併發生洩露,導致大量偽卡盜刷案件。

  【點評】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保護消費者金融資訊安全很重要,已經出現的大面積第三方資訊洩露令人觸目驚心,應儘快完善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

  黃震:當前金融監管部門資訊披露還有待加強,很多處罰不公開,僅內部處理,不利於提示消費者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