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者對阿里巴巴“錢景”態度謹慎

  • 發佈時間:2015-11-13 00:32: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雙11”對於阿里巴巴而言意義非凡。去年的“雙11”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國消費者的強悍實力,而投資者也用真金白銀給予回報,阿里巴巴的股票順勢衝上120美元的高點。但在今年的“雙11”期間,阿里巴巴的股價卻在下跌,並沒有收穫想像中的利好。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美國資本市場對‘雙11’已經有了預期,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雙11’很可能透支了消費者很長時間的購買力。同時,美國資本市場對阿里巴巴近期遭遇的假貨指責也表示出擔憂。目前國外投資者對阿里巴巴的未來的發展前景,持較為謹慎的態度。”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全面國際化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阿裏的國際化戰略就已浮出水面。今年的“雙11”,阿裏則直接打出了“全球狂歡節”大旗,以此來向外界展示阿裏國際化業務的成果。除了幫助中國消費者購買國際産品外,阿裏還將幫助國外商家在中國尋找商業機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現有國內業務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巨大的全球市場機遇巨大,因此阿裏才會積極地、持續地推動全球化戰略。

  紀源資本合夥人童士豪認為,相較國內市場,海外市場對阿裏而言更具吸引力。“阿裏銷售額國際化部分不到20%,如果能做到60%、70%是國際化,阿裏會比現在的規模大5倍。”童士豪這樣預測。

  另有市場分析指出,目前沃爾瑪等國際連鎖商超中的大多數商品來自中國,而阿裏這樣的公司有能力代替沃爾瑪,將中國商品直接銷售給海外消費者。

  今年6月阿裏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美國闡述公司全球化戰略時表示,阿裏計劃在五年內成為全球首家銷售超萬億美元的公司,並希望阿裏來自中國以外的收入超過50%,而現在這個比例僅有4%;國際企業不僅可以通過阿裏平臺進入中國銷售,還可以利用阿裏平臺向其他地區銷售,這將構成阿裏全球業務收入的一部分。

  轉型數據服務

  在大多數消費者,甚至投資者的印象中,阿裏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但從阿裏目前涉及的業務來看,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子商務”這一范疇。目前,阿裏旗下業務除了有強勢的電子商務外,還涵蓋了物流、金融、雲計算、影視娛樂、醫療服務等諸多領域,以交易資訊為基礎的“數據服務”業務,已雛形初現。

  事實上,阿裏在近期已經多次透露出了上述資訊。10月8日,阿裏董事局主席馬雲發出公開信表示,用GMV(商品交易總額)來衡量阿裏的業績以及預測其業務前景已不太合適。“很多人把我們和其他電商公司混為一談,並因此用我們的GMV增長率作為對我們模式的評判標準。實際上,狹義的電子商務僅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的一部分,我們追求的是打造一個開放、透明、協同的商業基礎設施平臺。”

  馬雲介紹,截至2015年6月底,阿裏共有34000名員工,其中,專門從事“中國零售市場”與GMV有關的員工數僅不到一萬人,這部分員工支撐了接近3萬億元的交易額,佔了中國零售消費總額的9%,每人平均支撐3億元,展現了極高的運營效率;除了電子商務,阿裏約半數的員工以及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和菜鳥,從事著具備重大戰略意義的新業務,包括物流、網際網路金融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等業務,以及十年後基於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我們稱之為‘double H’産業,Health and Happiness”。

  市場人士認為,馬雲此前已經在多個公開場合提出“數據服務”這一概念以及相應的服務形態,上述公開信則向外界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平臺的前期運作,阿裏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開展以交易資訊為基礎的“數據服務”業務的能力,並開始朝這一方向快速轉型。

  投資者態度謹慎

  儘管“國際化”和“數據服務”讓阿裏的發展前景充滿想像力。但目前投資者,特別是國外投資者對阿裏的未來的發展前景,卻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阿裏在美國市場的股價起伏就是説明。去年9月19日,阿里正式登陸紐交所,並以250億美元融資額創下全球史上最大規模IPO紀錄。上市初期,阿裏股價受到投資者追捧,去年11月股價一度攀高至每股120美元,創下其股價紀錄。但隨後阿裏股價一路下滑,並於今年8月跌破發行價每股68美元,並一度跌至每股57.20美元的52周最低水準。近期,美國股市整體向好,阿裏股價企穩,目前股價維持在每股75美元左右,但和去年11月每股120美元的高點相比,股價跌幅已超過35%。

  多數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一方面投資者出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認為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增速可能出現減緩,進而影響阿裏未來的增速;另一方面,阿裏上市以來通過大舉收購等方式,進入包括醫療健康、影視娛樂在內的全新業務,這令投資者擔憂,多元發展的阿裏在這些新業務上,未必能取得預想的成功,並有可能影響其原有主業。

  此外,國外投資者對阿裏的諸多新業務並不了解,也不理解其與阿裏目前主營業務之間的關係。今年下半年以來,《財富》等美國媒體就對阿裏眾多新業務的可行性提出了疑問,而《巴倫週刊》則更是質疑阿裏業績存在造假嫌疑,未來股價有可能繼續下跌50%。還有不少投資者還表示,阿裏目前正在大力推進O2O業務,並在這一領域卻大量投入,但這一業務是否能為其帶來巨大收益目前還很難判斷。

  美國投資者theStreet.com分析文章指出,美國投資者對阿裏前景的不確定,主要是不了解中國市場。目前,多數美國投資者都用亞馬遜作為阿裏在美國市場的對標企業,因此只要阿裏展開的業務和亞馬遜類似,就會得到投資者的信任;反之,就會産生懷疑和擔憂。但美國和中國的電子商務從市場環境到用戶習慣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阿裏從事的一些新業務,特別是O2O業務,並不能得到美國投資者的理解。而事實上,O2O業務在中國除了深受用戶支援外,還擁有廣闊的市場,更重要的是,擁有較為直觀和健康的商業模式,並可以帶來直接的現金流。

  美國投資者網站MarketWatch.com認為,阿裏很難通過馬雲等高管的公開信等方式説服投資者,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説話。所以,今年的“雙11”是阿裏向外展示其“國際化”和“數據服務”業務成果的時候。未來阿裏還需要通過展示不斷提高的業務收入和業務佔比,來説明其“國際化”和“數據服務”業務的可行性和前景。否則,投資者仍會對其發展前景持謹慎態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