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 促境外消費回流
- 發佈時間:2015-11-12 21:30:44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商報:現階段,出境遊人數不斷增加,境外消費也隨之擴大。馬桶蓋、電飯煲等被中國消費者一個個從海外搬回國內究竟是無關痛癢的冷笑話,還是民眾對中國産品品質不滿意甚至是不放心的真實體現?“中國製造”病灶在哪?如何祛除病灶、引導消費回流?
趙萍:中國消費者的原産地情結是國內外兩種因素造成的。從國內因素來看,第一,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消費者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和品質。加上發展中國家消費者對發達國家的工藝存在盲目青睞,自然會産生原産地情結。第二,中國消費者對國際品牌了解不足,購物心理仍不成熟,容易受意見領袖的觀點的左右。第三,對“中國製造”不信任。由於國內食品品質安全問題頻發,假冒偽劣現象沒有得到根本遏制,許多消費者對國貨並不自信。第四,消費者對國內奢侈品銷售服務失望,很多人在國內都曾有過不愉快的消費體驗。
從國外因素來看,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和企業都在千方百計吸引中國消費者前去購物。例如,2014年,日本政府將免稅品範圍從電器、箱包等耐用消費品擴大至化粧品、食品等普通消費品,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産品時均可免繳8%的消費稅;日本政府還大幅增加了免稅店數量,免稅手續更加方便快捷,稅費在超市等購物現場就可直接免除。
引導消費回流可以考慮三個方法。一是引導形成理性務實的消費理念。一方面通過合理的制度促進消費文化轉變,推動社會消費心理加快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加大執法和宣傳力度,樹立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目前,中國製造的很多商品的品質、標準、工藝都不輸國外品牌,很多品質安全標準已經獲得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認證。二是減少進口商品加成。體制原因導致的價差問題還要通過體制改革來解決。今年4月,國務院要求有關部門在科學評估基礎上,降低進口商品關稅、消費稅,增設和恢復口岸進境免稅店,合理擴大免稅品種,增加一定數量的免稅購物額。三是提升國內購物體驗。如加強國內銷售人員培訓,提供禮貌週到的服務。
徐振宇:出境遊人數增加之後,境外消費包括馬桶蓋等日用品消費量的增加不是“無關痛癢的冷笑話”,也並非“中國製造”的病灶,甚至不是“中國流通”的病灶。不可否認,部分消費者在海外大量購買日用品和奢侈品確實有對國內商品品牌和品質不放心的原因,問題的關鍵出在流通和製造之外的稅、費、租體系上。我重點談一下稅。仔細分析出境遊的遊客大包小包帶回國的商品構成不難發現,主要是那些在國內必須支付高額流轉稅(包括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商品,尤其是箱包、化粧品、手錶以及名牌時裝等國內外價差較大的商品。因此,要引導消費回流,最為重要的就是全面降低附著于商品之上的流轉稅稅率(首先是關稅,其次是增值稅以及對部分商品徵收的消費稅),其他措施基本都是隔靴搔癢。而且,在當前經濟持續減速的大背景下,減稅是漏損性最小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從國民經濟的再次分配來看,降低流轉稅也有利於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稅負水準,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
禚連春:我個人認為,這一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壞事。第一,説明消費需求確實存在,只是如何釋放的問題,我們缺少性價比足以讓這些需求在國內釋放的産品和引導方式。第二,説明我國消費者的市場意識已經比較成熟,他們懂得在市場規則下如何選擇商品。第三,説明國內産品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的産品性價比、用戶體驗均需大幅提升,這是對“中國製造”的鞭策。既然選擇了走市場化道路,就不要過度詬病消費者按照市場規則去選購商品、滿足需求,我們只能用心培育國內的優勢品牌,開發本土的優勢産品,用市場的手段引導消費者回流,甚至把國外需求拉到國內來釋放。
王強:消費外流是客觀存在的嚴峻問題,是國內市場體制和機制等方面存在不足所致。國外一些産品的品質的確高於國內産品,這既與國內外生産控制體系相關,又與技術差距有關。稅費則是影響國內商品終端售價最主要的因素,既包括從工業生産體系轉移到分銷體系的價格加成,又包括繳納的消費稅、增值稅等分銷體系的稅收,還包括租賃商業地産所繳納的一系列費用。這些稅費加成與國外僅徵收消費稅相比,幅度大得多。
解決消費外流問題要從供需兩方面著力。在供給方面,要著力提升品質監管和技術水準;在需求方面,要推進國內商貿流通企業稅費的減免、降低流通環節的直接稅收和間接稅負,從而降低終端售價。
賴陽:消費外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境內及入境商品流通成本過高,價格缺乏競爭力,導致消費大量外流。二是我國製造業長期以低質低價為賣點已不能適應當今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的需求。對此,我國一方面應加快稅制稅法改革,降低境內及入境商品的流通成本,吸納外流的購買力回流;另一方面應引導製造業向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轉型,在提升製造業企業盈利能力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高品質消費需求。